【学以致用】你还在带着解决问题这个目的在和孩子“尬认同感受“吗?-1组-24-2篇

作为新教育理念接受者和践行妈妈的我,认为如果别人能够在你伤心难过愤怒的时候,认同自己,那将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因此,在面对爆发情绪的孩子的时候,认同感受变成了常态。

只是总有一种感觉,认同孩子感受的时候,做的太少,总会觉得没有给孩子什么帮助,而做的太多时,又会觉得“接下来我要怎么做..好尴尬...孩子听进去了吗?这样说话好干巴巴,好尴尬啊...”

来看看我家的“尬认同”

当我说不能吃零食之后,孩子大哭,还要伸手打我。我阻止了他拍过来的手,告诉他别打我,我会感到很痛,直到不打我了,我就重新放开他的手。

当他要打我的冲动过去之后,一直嚷着:我要吃我要吃!

我认为这么着也不行,想想我小时候,想要的东西被拒绝之后是多么的难过。

于是我对孩子说:“当妈妈说不能再吃零食了,你真的很难过是吗?”

接收到信号的孩子,立马憋着嘴点点头说“嗯...我真的很喜欢吃。”

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开始高速转动...接下来该什么?

“你真的很喜欢吃这些零食对吗?”我说

孩子又点点头,然后又开始嚷起开:“我要吃!”

接着说什么???(脑子里开始搜刮各种表达认同的词语..)

“是的...不能吃,你真的很难过。”

孩子一听,有哇的哭起来....

然后我自我觉得尴尬的搜索词语中...

“你真的很喜欢,只是不能再吃了,你可以明天接着吃。”搜刮不出词语来了,就直接给出了我认为应该这么做的答案。

结果就是孩子仍旧哭,然后不得已,我只有抱抱他了。

每每回想起这样的事情,我总认为哪里不对,别说是孩子,我自己都认为这样的认同不走心,也许也影响了我语言中表露出来的情绪,是不耐烦,你怎么还在哭之类。

阅读书籍上的各种案例后,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是自己不会使用语言。于是,我就拼命的搜刮各种词语,将书籍上比较好的句式都一一收集起来,提醒自己使用。我这样做的是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只有有意识的使用表示认同感受的词语,孩子的情绪就能解决。

可是等等,这样的假设正确吗

我使用认同感受这个方法时,我实际上更加关注的是解决孩子吃零食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解决问题可以在情绪当下进行吗?答案是不。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情绪平静,然后对问题头脑风暴,评估各种那个方法的可行与否。

那么在认同感受方面,我到底是忽略了什么?

直到我在工具卡上看到了这段文字

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一直以来,我为了尽快解决吃零食的问题,在对孩子说的那些话,真实的表达其实是快点修复情感,最好我代替他承担痛苦,孩子快点放弃这样的情绪感受。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做的很多,很多,于是我不停的说不停的说,直到说不动了,就直接给出自己期望的答案。

当我不在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认同感受倾听孩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我不需要不停的搜刮各种词语了,我可以保持沉默,静静等待。我不在需要承担不能解救孩子痛苦的痛苦了。我在表达我信任孩子,他可以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这样做

“当妈妈说不能再吃零食的时候,你感到很难过。”

然后就是等待,给予肢体的抚慰,默默的表达信任他可以自己处理情绪。

当他表示可以接受不能吃零食之后,我要为他能够遵守约定而致谢。

真的不需要做的很多。父母最艰难做的就是等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处于痛苦之中,而不去想着使用各种方式帮助他承担。

以前做的不足够的地方,不晚,现在开始。谨记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后记:认同感受的核心是:不修复,不解救,不劝说孩子放弃自己的感受,以及信任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