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望海潮 东南形胜》

《望海潮》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

柳永:北宋著名婉约派代表词人,世称“柳屯田”。

【译文】

钱塘在东南方向,地理环境十分的优越,风景优美异常,它是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仿佛云烟中的柳树、精美的桥梁,挡住风的绣帘、绿色的帷幕,参差交错的楼阁,差不多有十万户的人住在这里。那些挺拔高大的树木,围绕在钱塘江沙堤的四周。江中的巨浪冲过来,浪花像结霜的冰雪一样翻滚着,宽阔的江面一眼看不到边。市场上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珠宝玉石,人人家里都堆满了绫罗绸缎,大家互相争着比谁家更豪华。

四面重叠的山峰,使得西湖更加的清新秀美。秋天里有飘着清香的桂花,夏天荷花开遍了十里荷塘。人们晴天的时候,快乐地吹奏羌笛,而到了夜晚,就划着船,唱着歌釆摘菱角。钓鱼的老人、采莲的姑娘个个喜笑颜开。孙何在外出的时候,马队中飘扬着高高的牙旗。他在沉醉之中听着箫鼓管乐,吟诵着诗词,赞美这美丽的山水风光。等到有一天,把这幅美丽的景色画出来,回京了以后,可以向人夸耀了。

【创作背景】

本词是词人为旧友孙何所写的词作。孙何当时在杭州,担任两浙转运使官职。

【赏析】

《望海潮》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在词人的笔下,美丽的西湖,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繁华似锦的都市,人们的各种生活情趣,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充满了活力。

本词上片描写了都市的自然风光和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总起,点明了杭州的地理方位和具体位置,然后用一句“钱塘自古繁华”,给出了答案。接下来,词人就开始了具体的描述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烟柳树,桥梁楼阁,让人看一种美好的景象。

“云树绕沙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一句中,读者从画面中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钱塘江,被绿树环绕着,江中的巨浪翻滚着,卷起了雪白的浪花。“绕”字和“卷”字动态十足,生动地再现了钱塘江长堤环绕,波涛汹涌的情景。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让读者的目光,又转回了都市里,只见市场上到处都是珠宝玉石,人人家里堆满了绫罗绸缎,这是多么的繁华和富庶。

本词下片描写了西湖的风光美景,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岭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下片词人首先描写了是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在四周重叠的群山环抱下,西湖显得更加的清秀美丽。秋天的桂花飘香,夏天的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八个字,极具有非凡的诱惑力。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接下来,词人开始转入描写人物了。这几句描绘了老百姓,在西湖上生活劳动的场景,表现了快乐愉悦的生活氛围。“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里展现了孙何的形象,醉中听乐,吟诵美景,潇洒自如。最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则是词人对孙何的恭维之语,暗示孙何的官场高升。

全词情感丰富,饱满动人,色彩明朗,清新自然,体现了词人的豪放之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