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就是你的孩子是怎么被身边的同伴影响的?
思考一下,父母和同伴之间挑选一个,你认为谁对孩子影响会更大一些?
结果是这样的,在零到六岁的阶段,父母的影响起主要性作用。经常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0到6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从孩子读书,有了他自己的圈子开始,孩子受身边同伴的影响比例会越来越高,同伴的影响大概要比父母大四倍!
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光要关注家庭的氛围,还要关注孩子跟什么人在一起,跟哪些人在交往等,因为人特别习惯于模仿!
有个朋友去外国朋友家做客,结果这个主人让他家仆人给端上来一个铜盆,铜盆里面放了一些水,当时主人正好有事离开了座位。
客人就盯着这个铜盆犹豫:这个水到底是干嘛的?
这时候,他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子端起这个铜盆,把里面的水喝了个精光,客人就同样也把这个水全部喝了下去。
主人回来之后,发现盆子里的水没有了,就又让这个仆人打了半盆水送了来。客人一看吓坏了,连忙说自己已经喝不下了。主人听后就一愣,半晌才醒悟过来,哈哈大笑解释说:这盆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洗手的。
尽管这个孩子的举动是无心的,但对我们的行为和习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甚至被一个孩子牵动,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他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我们大人的行为和身边同伴的行为!
比如说班级读书的圈子,也特别像这个社会的圈子,也分为学霸圈子、中等圈子、普通圈子,还有最底层混日子的圈子。
你想让一个混混日子圈子的人变成学霸,难度非常大!
比如说有个孩子,他本来是个混混日子、不好好读书的状态,参加完活动之后,找到了目标和动力,就特别想提升,准备向学霸看齐。
以前不会做的题目混混就过去了,现在他准备把它解决掉,于是拿着不会做的题目去找学霸请教。可是你觉得:这个学霸的圈子会很愿意让他进来吗?他请教学霸,学霸会跟他说:这个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这个应该很简单呀?
当他问了几个人,这几个人都讲这几句话,对学霸来说可能是无心的,但是对这个学渣,却已经很受伤了。他感觉被歧视、被瞧不起,内心中对学霸就产生了仇恨!
可是当他再回到他原有的混混日子的普通圈子里时,那帮人就会跟他讲:书有什么好读的?去打游戏!或者是:别生气、别生气,读书好的人没一个好东西!那个圈子他非常熟悉,所以又很容易回到以前的圈子里面。
一个孩子成绩要想上升,其实很重要的就是要打破他原有的圈子,让他敢于去挑战!
一个孩子,不只是努力就能进步的,这中间特别重要的就是当他想把不会的搞明白之后,就要去请教老师或班里成绩好的孩子,他的内心就要无比的强大。
当他被人嘲笑和打击之后,还能跑过去跟他讲说:这位同学,真的不好意思,我真的不太明白,麻烦你再给我讲一遍。他只有具备了这种勇气和这样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敢于放下自己的不足,弥补短板,不断的提升和成长。
如果他自尊心很强,内心很脆弱,是很难变得优秀的。孩子想混入更好的圈子是看他内心的状态!很多父母不懂孩子,总认为一个孩子读书不好就是不努力。
你的孩子需要帮助,关键是看你懂不懂得:孩子在受到别人嘲笑,受到打击的时候,你能不能让他内心再次强大起来,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换圈子,别说对孩子,就是对成年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让你的孩子跟一群不爱学习的在一起,那么很快他就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果把他放在一群爱学习的人中间,很快他就会变得对学习非常喜欢!
可以想象一下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世界名校,与其说老师的水平高,不如说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孩子想不优秀都很难。
今天留给父母的作业是:回去观察一下你孩子玩得最好的朋友是谁?他在班级或学校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