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小霖。
因为缺乏耐心,让我在职业生涯吃尽苦头!30岁以前,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很有成就的事,30岁以后,我要改变现状,做耐心的保宥者、受益者!
大学里学了C语言,大四实习又从头开始学C#,再后来毕业去的公司用的编程语言是Java,刚进去时做软件测试,本来也打算好好学Java,可是基础不好,又频频受挫,加上天性浮躁,根本静不下心来学编程。
事实就是,因为多次切换编程语言,总是跳来跳去,却不能扎根一门语言学深学透。而且心态浮躁、急于求成,根本赚不到钱,然后就灰心、烦恼,甚至对编程这件事产出极度的抗拒和反感。
最后因为一无所长,哪怕繁华如上海,机会多如牛毛,也没有我的容身之地,灰溜溜地回到了家乡小城,做了一个体制内的文员。
这就是我的来时路。
这里面既有缺乏耐心的问题,也有自己职业选择的问题。20+的困惑,终于在30+ 找到答案。我对耐心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后,要深耕写作,保持耐心!
01耐心这回事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极度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和情绪,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以至于我们对耐心这个概念的理解普遍倾向于——忍受无趣、承受痛苦、咬牙坚持、硬扛到底。总之,就是用意志力去对抗。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耐心是什么,如何保持耐心。现在,到了正视它的时候了!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和道德品质也全无关系,它仅仅是天生属性,每个人都一样!
面对天性,需要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要允许自己缓慢改变。甚至经常失败。
但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能更好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至少说明了,保持耐心是有迹可循,是一个可以习得的品质。
02认知规律,让耐心倍增
当自己一头热下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比如我的写作),一开始下死力,做了没几天看不到效果,就会垂头丧气,失去耐心。不得不说,人的默认天性真的太强大了。
但是通过这张复利曲线,就能看到,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就是: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我们常常对困难缺乏耐心,是因为意识不到自己还在起步阶段,总是以为做一件事很容易,然后看不到结果就丧气;
在起步阶段进展缓慢是很正常的,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经常和自己对话,保持信心,持续行动,坚持到那个拐点。
02如何在起步阶段高效成长、保持耐心
万事开头难。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要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强度和频率。
比如说,练习写作,不要一开始就日更2000字,写一周激不起水花,这就是属于步子跨大了一下子进入困难区,容易心态崩溃,然后断更很长时间;
不如每天写500-1000字,每周更新2-3篇文章,同时学习写作方法,边学边写,稳定可持续地写下去,匹配自己的能力和健康,始终处在舒适区边缘。
毛主席说: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03想办法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越强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
比如说,写作这件事。写作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对我这样的infp内向型人格。帮助自己梳理做事的条理性、是情绪的出口、打造副业更有安全感、更了解自己更自洽......
看到做这件事的长远意义,把目光聚焦8-10年后,通过写作实现自我疗愈,实现全职写作,不再做社会的牛马,实现物质、精神双重富足的美好人生,也就能更坦然面对暂时的低谷。
04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让人成长的事,基本不会太舒服。
学会和大脑沟通: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放弃享受,他们是不会同意的,但延迟享受,他们是能接受的。
“后娱乐”的好处,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实就像一种奖赏;
而“先娱乐”虽然刚开始很快活,但是精力会无限发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流逝,人会空虚、焦虑。
比如说写作,要求自己先写10分钟,时间到立马停笔,然后玩10分钟;然后再写10分钟,再玩10分钟......
经常和大脑沟通,不论写作的成果如何,写得好不好,重点是:先写起来,想到啥写啥,不论写作质量,先把初稿完成。修改是另外的事情。
这个策略就是要求自己:现在就做,拒绝拖延。
当事情完不成,就直接去玩,其实也没有那么快乐,因为自我评价会降低:没有完成自己要求做到的事情。
写在最后
成长的路上并不拥挤,有些人看起来鸡血满满,但缺少耐心这个品质,再多的努力也会白费。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希望我们都能拿起认知的武器,和生活作战,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