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中真实发生?》读书笔记

一、定义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是程度之深浅,而是性质之深浅。

二、特点

1.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

2.单元整体教学,学习的挑战性、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

3.教学的教育性,落实到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未来的人上。

深,深在人的心灵和精神境界上。

三、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如何发生?需要哪些准备条件?

1.发挥教师自觉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客观知识转化为学习活动对象。

教师主导一定的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的。

2.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学习对象,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具体学科材料。

3.教学过程必须有预先设计的方案。

4.要有平等、宽松、合作、安全的互动氛围。

5.依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与改进。

五、做好五件事

1.是实现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唤醒、激发和改造以往经验的活动,即“联想”。以往经验融入当下教学并得以提升、结构化的过程,可被称为“结构”。

2.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去“经历”知识发现、发展(模拟)的过程。

3.帮助学生通过深度加工把握知识的本质。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主要活动去把握知识的品质。

4.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强调迁移与运用,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别的情境中。

5.引导学生对知识及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进行价值评价。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还要对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本身进行价值判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