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成长后最早的记忆到底是从几岁开始呢?没有专门的去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拿我自己来说,或许是在5岁的时候,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和某个自己牵挂的人 或 某件刻骨铭心的事有关,我的最早记忆就是5岁那年我的外公去世那天,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妈妈准备好早餐后,就找到邻居阿姨到我家来带我和我弟弟(那时候弟弟已经2岁了,但现在想起来完全没有弟弟的印象),然后她找个机会就从后门“跑”了,然后往下的记忆就是外公出殡那天,我爸爸带着我去参加现场的殡葬仪式(爸爸在外面做生意赶回来),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情况,5岁的我也没有生死的概念,就只是记得看到妈妈跪下大哭,我也跟着哭起来了。
我对外公的印象也不深,但其中有一个他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他有次到我家来做客,临走的时候我从后背看到他披着一条围脖,外公个子在我印象很高,瘦瘦的,但比较挺拔。至于其他对外公的印象或故事则都是从妈妈,舅舅们或其他亲人那边了解到的,外公一辈子从事食品行业,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小镇上卖猪肉,据大家说外公会很“照顾”去他那边的乡亲们,买的猪肉分量非常足,给挑的都是最好的猪肉(那个年代每家能买上点猪肉都是很不容易的),外公还特别乐于助人(甚至在家人看来都有些太过了),说话很有分量,乡里八村的都认识他,我想这和他的“过于热心”帮助别人有关吧。
外公和外婆共生下4个女儿,2个儿子,还抱养了个大舅舅,后来外婆早逝(据说小舅舅很小她就离开了),再后来外公又娶了后外婆,带来了2个儿子2个女儿,在当时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就凭他一己之力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已经很难想象了,但即使这样,听说他还要优先资助他的侄子一家(家境困难),听我妈说当时他们自己也喝不上白粥了(女儿只能喝地瓜汤,儿子还能喝上稀粥),但外公还是坚持要分点白米给他的侄子一家。
我妈妈在家是长女,我则成为最大的外孙子,外公特重男轻女(那个年代的农村估计都有这种思想),据说因此外公特别疼爱我,有个小故事说外公经常从食品厂回来的时候会“偷偷”带点排骨猪肉什么的,然后还没进家门”偷偷“的让二姨送到我们家(有几公里远)给我这个大外孙子,虽然我已经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但想想也偷着乐,还能享受着这样的特权。
外公据说性格也比较急躁,看不惯的事情他都会直接说出来的,他也很威严,所以很多人都惧怕他,但他对认定的事情据说非常坚持,当时我妈和我爸相亲的时候,据说大家都反对(估计是我爷爷走得早,家庭很贫困,并且年龄也比较大才相亲),但外公就看中了我爸是上进青年(刚从部队退伍回来),做事有魄力,敢干,或许是骨子里爸爸和外公有相似之处,但即使像外公这样有威严的人,他也顶不住大家的反对,为此他竟然选择通过“威胁”大家要跳水库来吓唬大家,以便获得包括我妈妈的同意,也正是因为外公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我。
除了外公经常戴着围脖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另外一个印象是,我小时候也特别倔强,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有次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妈妈不同意,我就躺到臭水沟里面,任凭妈妈怎么劝告就是不肯起来,那次刚好外公到我们家做客,最后还是他把我劝好了。现在想想我从小的这种犟脾气是不是就是遗传了外公的烈性子呢?现在想想还是很好笑的事情,我小儿子现在5岁多,一不开心就滚地雷,怎么也不愿意起来,好像这都遗传到新的一代,所以每每看到小儿子耍赖趟地上,我觉得很懂我儿子的心思,我不知道当时我外公劝我的时候,是不是他也很懂我,会不会还“惺惺相惜”呢。
很痛惜的是外公在50多岁的时候生了场病,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最终外公早早就离开了我们,也有说外公本身性子刚烈,偏偏又娶了后来的外婆也是非常强悍,会抽烟,要掌家的那种,无法做到像我的亲外婆什么事情都让着外公,这样就很容易有激烈的矛盾,外公也经常被气得不行。
我已经不记得外公确切长什么样子,唯一能勾起我对他的模糊印象的是在大舅舅家厅堂上的遗像(这遗像还是找人根据一张很模糊的相片重新画出来的,我猜测外公一生都不舍得给自己照张相片,按照他当时的工作条件是完全可以承担得起的,但也许他就是这样的方式在支撑这个大家庭,包括热心资助他人的结果),我看到我二舅,甚至我自己的脸相,尤其高挺的鼻子特别像外公,外公长着清晰轮构的脸,高个子,笔挺的身材,加上他刚正的性格和严谨的为人处世原则,虽然外公去世30多年了,但认识他的人只要提起外公的名字都是竖大拇指,然后大家都会谈到各种很多令人敬佩外公的小故事,每每听到这些我都是非常的自豪,同时更加的想念外公。我相信家族的基因会遗传,上一代人的精神,家庭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我现在经常从小舅舅身上也看到了外公的性格(乐于助人,甚至热心到家人不理解),而我身上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影子(虽然远远比不上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