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就听同事说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县中重点班的一名16岁男孩,周末因母亲的几句批评而偷偷跳河溺亡了。同事们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还说是骂少了打少了,抗挫折能力太差。
可能是学过焦点,知道每个人都有向好的心,每个人在他的当下都尽了全力,每个人的感受在他的角度而言都是真实的体验,每个人所做的选择都是他当下唯一能做的……所以我听了这事后的第一反应是理解,对于这个选择放弃生命的孩子,我报以深深地理解。因为“活着”是人的本能,当一个孩子被迫放弃生命,那一定是他在当下无比痛苦、无比绝望,他一定曾经努力过,挣扎过,求救过,但都没能成功,直到某一天被“某根稻草”彻底压垮,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责备他。
该反思的是我们成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花季少年选择绝决而去?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都做了什么?
作为成人,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