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是包抄手包出来的。
抄手是四川話,意即馄饨。我家一周包两次抄手,我负责调馅,老伴负责包。外孙女和女婿负责吃。
是不是很奇怪,老两口不吃,女儿也不吃?我们不吃,是觉得晚上吃肉食不消化,通常喝一碗牛奶吃两片面包完事。女儿则是害怕长胖,随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应当说由于分工明确,我调馅的技术相当高明,这一点从外孙女吞咽的速度和面部表情便看得出来。老伴呢,偶尔尝一个,然后边嚼边点头:嗯,嗯,嗯。她不善言辞,尤其不善表扬类的言辞,“嗯”,已经是最高级别的表彰了。
今天又包了抄手。包好之后,女儿微信通知:晚回,不管饭。意思是在外面吃完饭再回来。
他们不吃我们吃。
吃完大赞:天啦,实在是太好吃了!这是谁包的抄手,香成这样?香。真香!不用吞,它们自个儿就下去了。
又故意问老伴:这么好吃的抄手,是谁调的馅?
注意,小白兔跳一跳来了!我明明是问她谁调的馅,她却说,农民工只负责盖楼房,自己住工棚。一一咚地一下,从包抄手跳到了盖楼房,从退休老人跳到了农民工。
也倒是,农民工包抄手一一说错了一一盖了搂房不住,我们包了抄手不吃,的确有相通之处。这个不住和不吃大抵是别无选择之后的心甘情愿。这里不展开。老伴一句话,我又想到写作上去了。
文学前辈常言道,做人要老实,写文章不能老实。四川人形容性格活跃的人,叫“跳颤”,也可能应该作“跳战”,反正不老实,不死板。人老实狠了,包抄手就是包抄手,盖楼房就是盖楼房,打酱油的钱绝对不会拿去打醋
写文章就是要“跳战”,文字话蹦乱跳不说,思维更应该天马行空。
包抄手的只包不吃,洗汽车的只洗不开,当老板的只说不干,写文章的只写不看,等等。
等等之中,跳出来一张胖脸,单位上曾经的同事,小钟。我喜欢和年轻人交往,爱听他们聊天。这个胖胖的家伙大学毕业,家居农村,有一天跟我说起了他家的两“不”,卖馒头不吃馒头,种蔬菜不吃蔬菜。他家做的馒头,用的是发黑的过期面粉,难看,不筋道。提高“质量”的办法是添加漂白药和卫生纸。这样的馒头只敢卖,不敢吃。想到自己家的生产过程,推己及人,别人家的馒头更不放心。他们家卖馒头只是副业,主业是种菜。哪有什么无公害蔬菜?小钟笑着说,不打农药的菜产量低,一身虫眼,卖相也不好。咋办,打唦。就打。家家都要打,不打白不打。于是菜市所有的蔬菜,都有农药残留 ,只是看不出来。小钟家餐桌上的菜,全是从别处买来。
小钟胖胖地笑着。我也在笑。但心里却在翻江倒海,日妈倒娘。不是骂小钟,而是不知道该骂谁。有一个段子,用地沟油炒菜的在抱怨菜里有农药,种菜的农民在抱怨买到了假化肥,买化肥的在骂猪肉里有激素,养猪的说进城下馆子吃的全是地沟油,用地沟油炒菜的......这是一种极可悲的循环。更可悲的是,他们认为只要不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便可以眼不见为净。
按:从包抄手跳到农民工,从农民工跳到小钟,一跳再跳,便忍不住要忧国忧民。这似乎不怎么“正能量”,然而写作这活儿,不是最反对无病呻吟,最讲究不吐不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