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丽:为人父母的从早到晚之牙齿里的不速之客

微案例

欣晨:“妈妈,我不喜欢刷牙。”

我温柔地抚摸着孩子,关心地询问:“哦?能跟妈妈说说原因吗?”。

欣晨:“刷牙时,我的舌头很痒,还有很多沫沫,不舒服。”

我温柔地抚摸着孩子,尽量和孩子眼睛平视,说:“我明白了。牙刷在嘴巴里来回刷,你觉得有点痒,还有很多沫沫,你不想刷牙,不想这么不舒服。”

欣晨:“是的,妈妈。可以不刷牙吗?”

我:“嗯。不过,妈妈有些担心。如果牙齿坏了,就什么都没法吃了,众多美食还等着我们呢。所以,妈妈想陪你一起保护珍贵的牙齿,让牙齿更健康,吃嘛嘛香。”

欣晨:“妈妈,你再给我讲讲蚜虫的故事吧。”

我:“好呀。还记得我们上次看的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吗?牙齿是人类的好帮手,可以帮助人们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统统碾碎,然后输送到肠胃,为每天的生活提供充足的营养。当然,牙齿工作完成后,还希望我们及时漱口和早晚刷牙,保持牙齿的健康。不肯刷牙,牙齿里就会进驻很多不速之客—蛀虫……”

欣晨:“妈妈,刷牙不舒服。”

我:“嗯,妈妈理解你,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牙齿是健康的。你觉得我们可以用什么口味的牙膏?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你感觉好一点?”

欣晨:“我能用可乐味的牙膏吗?”

我:“哦?可乐味,如果真有这种味道的,下次咱们去超市购买。现在家里有苹果味、草莓味、香橙味的,你想用哪一个?你来决定。”

欣晨:“苹果味儿吧。我能刷三下、吐一次吗?”

我:“这样可能会流失掉一些牙齿警察,不过你可以试试,多刷一会儿。”

欣晨:“嗯,我现在就试试,多刷一会儿。”

朱教练思路讲解

真诚且耐心地倾听孩子,重视孩子的“大烦恼”,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孩子才能更有勇气和力量面对和解决问题。总是跟孩子说“不刷不行,必须刷”“哪有那么多破事”“男子汉,连这个都克服不了,还能干啥?”等话,只会让孩子觉得更糟,失去信心和勇气。养育孩子的路程很长,每一个智慧养育的场景,都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智慧。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