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例
早上6点,我按照约定去叫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欣悦起床。
欣悦挣扎了一下,说:“妈,我的手很疼,都没法握笔写字了。你帮我给老师请个假吧。”昨天在家做手工时,她的手被胶枪烫了个大包。
我关心地摸摸她的手,说:“嗯,我跟老师说一下。”思考之后,我决定让她7点起床。
时针很快就走到了7点,我跟欣晨说:“我收到杨老师回复的信息了。”我将手机递给她,让她看老师发来的信息:“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心疼,一定要让孩子照顾好自己的手。不过手虽然不能写字了,但腿还能走路、眼睛还能看、耳朵还能听、嘴巴还能说,让孩子试着克服困难,坚持上课吧。如果写不快,就慢点写;如果写不了,可以不写……”
欣悦有点动容。
我突发奇想,笑着说:“哈哈,我突然想到另一个小孩的故事。”
欣悦最喜欢听故事,于是好奇地问:“什么故事?”
我说:“之前也有个小朋友,腿摔骨折了。他跟妈妈说想请假,杨老师也是这样回复的。”
欣悦问:“她是怎么说的?”
我说:“她是这样回复信息的:听到这个消息老师感到很心疼,请照顾好你的腿。同时,杨老师特别想你,腿不能走路,但眼睛还能看,耳朵还能听,嘴巴还能说,手也能写字。杨老师特别希望和你一起经历每一天的课程,这样咱们就不会错过任何一点知识,学习才能会更轻松。”
欣悦关心地追问:“后来,那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我说:“后来,那个小朋友让爸爸开车把他送到学校,爸爸、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他抬进了教室。这种学习精神太了不起了。”
欣悦有些动容,稍微纠结了一下,跑出来又看看时间,已经7:20。她烦躁地大吼:“哎呀,没时间了,肯定会迟到。”
老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女儿的样子,不耐烦地说:“欣悦,你是不是发疯了?”
欣悦生气地跑回房间,片刻之后出来,已经换好了校服。然后,她立刻到洗手间刷牙,一边刷牙,一边唠叨:“手好疼啊!都不能洗了。上学又要迟到了……”
我大声告诉老公说:“欣悦早上醒来,手很疼,担心写不了字,想请假。杨老师回信息说,咱们能写就写,不写或写慢都没关系。欣悦也在努力克服疼痛,尝试老师的办法,非常了不起。”
老公立刻就听明白了,附和道:“哦,原来是这样呀。”
得到了理解和认同,欣悦很开心,心情也好了很多,停止了唠叨。
吃完早饭,欣悦就跟奶奶一起开心地出门上学了。
我追出去,抱抱她,说:“谢谢你,我的大宝贝。”
欣悦有点疑惑:“谢我干嘛?”
我说:“谢谢你带给妈妈的感动,手受伤了,仍然克服困难,坚持上课。妈妈也很受鼓舞,本来不想上班,妈妈决定向你学习,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欣悦心情不错,推开我说:“哎呀,妈妈,你总是这样。我去上学了,拜拜!”
我跟她告别:“好!等你放学回来,晚上就跟妈妈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哦!”
朱教练思路讲解
只有得到好的感觉,孩子才能做得好。听别人的故事,孩子就能更容易地接受故事中推荐的办法,而非说教。具备编故事的思维以及讲故事的能力,绝对是育儿过程的一大助力。年幼的孩子都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只要愿意或条件允许,为人父母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用心感受孩子,并坚持去做,结果必然会越来越好。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