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厦门的心一直蠢蠢欲动。
去过霞浦,去过莆田,去过福建的几个城市,却唯独没有去厦门,仿佛一直在等待某个时间点,又或者等着某一个同行的人。
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有些场景,或许在脑海里徘徊过无数次,私心里,也总觉得一次远行是一种相遇。我曾想着自己会以怎么样的状态出现在这样的场景里,才发现,有些遇见其实就在一种漫不经心中呈现。
坐上通往厦门的列车上,看着白天与黄昏的交替,看着车窗外晴与雨的转换,看着一路上的绿树,碧草,河流与田野,仿佛远行就是一种延续。那些在地里劳作的农民仰俯的背影依然亲切,红白相间的砖瓦房,从一个地方逾越到另一个地方。
直至我们穿行在这个城市里,看窗外霓虹灯上,看高架下大海的蔓延,看惊艳了时光的街边大树,看带着彩灯的帷幔,看街边那文艺范的小店,听着带着闽南方言的路人,想着在这个城市里,原来是需要走走停停。
牛庄里,展现着属于厦门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地方,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布满藤蔓植物的小墙上,星星点点的灯光,喝着茶的客人。看着向左向右的小路牌,指引着一个方向里的别处风景。
第一天的真正行程始于鼓浪屿,天气给力,当然游客的数量也是给力。沿着石路而上,首印眼帘的便是鼓浪石,听着导游介绍的关于鼓浪屿名字的由来,寻思着那时冬冬作响俨如击鼓的声响其实是否是一种呼唤,召唤着海上远行的人们记得回家的路。周边细腻的白色沙滩,远处清澈的海水,跟我们台州的海边总还是别样。一阵海浪袭来,看着它自带卷发效果的神态,隐隐觉得有些可爱。贝壳围成的石凳上,五颜六色的样子,仿佛是一个精致的手袋,带着大海的气息,仿佛告诉远行的客人驻足小憩,慢慢行。
走进菽庄花园,仿佛是一张铺开的画卷。海阔天空的石头牌就是一种囊括。海天一色的风景下,别致的庭院风情,别具特色的十二洞天。我有时候会想,那钢琴博物馆里价值不菲的钢琴,它曾经演奏过怎样华丽的乐章。
进入商业街,便是各种网红打卡的小店。喧闹的街,热闹的人,冲淡了些许的恬静,一副浓重的商业气息。吃了美食,匆忙的写了几张明信片。回程的路上,挥别与这个小岛的遇见,想着它曾是我心中的圣地,或许在今后的某一天,能够静谧的坐在某个角落安静地看看风景,我想一定比现在的样子更美。
第二天出发到胡里山炮台时,厦门的天气变得更为炙热,仿佛是为了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站在站台上远眺,阳光下,无边的海,零星的船,还有远处的岛屿,是一种抚慰。休息时,大树底下的阴凉,仿佛隔绝了一个盛夏。等看清时才发觉原来是一颗树延伸的枝蔓变成了一片树林,觉得独木成林,真是一种极致的气概。树下的清亮,光景里的人像,是一种带回去的记忆。
走过曾厝垵美食里的乡土味道,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集美学村。这个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与一体的村庄里,带着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近便看到写着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的铜像赫然屹立。翻看关于陈嘉庚先生的历史,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八字箴言横贯其中。我想人生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当初陈嘉庚先生在负债子不用还的新加坡依然选择扛起责任,负债子还,树立威信,当真让人刮目相看。并在功成名时不忘祖国教育事业,投身于此,家国情怀,民主大义彰显。于世人,仿佛是一盏明灯,点亮前方。
回程的路上,挥别厦门。想起鼓浪屿岛上,步行就刚刚好的生活节奏,感受着这个很慢很慢的城市,突然很怀念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岁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