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具体的时间也没人记得。
开头也没什么特别,是一个叫王洛庄的村子的土地庙失了火。
这庙是一座老房子,老房子着火,就跟村里的李老汉找张寡妇一样,都是不可逆的。
刚从镇上花天酒地回来的村长说,土地庙必须重修,可是他没钱。
在私塾里上过几年学的放牛汉子刘二,跟村长打了包票,说筹钱的事他能办成,条件是以后每年麦收的时候,村长得给他多付三两银子。
村长将信将疑,不过看他信誓旦旦的样子,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刘二转头就召集起村里的老人,问他们这土地庙的历史。
一来二去,也问出了不少乌七杂八的事情。
什么王大胡子落草为寇的时候,就在这庙里拜得把子,什么赵老先生中举前,在这里做过祥瑞大梦。
总之,都是乡野愚夫愚妇最喜欢的那些故事情节,明明东拼西凑,却听起来跟真的一样。
刘二这下放心了,他转头就请村里的钱老秀才写了几篇文章,不求平仄对仗,但求抓人眼球。
按照刘二的话说,要写成镇上茶楼里“说书先生的口吻”就好。
钱老秀才还真写出来几篇,光是题目就足够让人想凑近了看,诸如:
《千年老庙一夜毁》、《王大胡子落草的地方被烧了!》、《悲哉!赵老先生中举的福地就这样没了!》、《今日若我等不肯修庙,明日又有谁为我等救急?》
这些故事,有详有略,有悲有苦,若是看完不心生同情,只怕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果不其然,这些文告一贴到镇上,便引起了轰动,不仅镇子上的人纷纷议论,连县城里的人都给惊动了。
地主们正愁该如何表现自己“注重教化”,放钱收息的在寻思怎么“积德行善”,就连偏巷里做贱业的龟公老鸨也想“立个牌坊”。
一时间,各怀心思的人们蜂拥来到土地庙前。
先是对着瓦砾残垣嚎啕大哭,仿佛双亲去世。
紧接着是往村长手里塞碎银子——这样看起来量大,实际上惠而不费。
连县城与镇上的茶楼酒馆,都排练出了关于这土地庙的一堆子虚乌有的故事。
就连整日关在家中的穷酸秀才开始摇头晃脑,写出一篇《吊土地庙》,以博得县太爷的注意,好跻身其中做个刀笔小吏。
刘二一看这架势,心里又有计较。
他告诉村长说,以后咱们村不需要种地过活,只靠着这个破庙就能穿金戴银,吃香喝辣。
村长根本不信,可刘二说,“城里人在这事上最好骗,人傻钱又多,他们全都喜欢伤春悲秋的那一套。”
村长看在之前的成果上,勉强同意了。
于是,刘二召集所有的村民,告诉大家,以后整个村子要团结起来,围绕这个破庙发财致富,就连咱们村挑粪的孙老汉,也能靠这个成为人人敬重的“贤达”。
按照刘二的布置,村里最能说会道的几个人,每天在各个茶楼酒馆,散布土地庙的各类消息,什么“修缮款项被衙门贪污”,什么“镇上的泼皮欺负护庙的村民”,总之,要让大家一刻不停的关注这座破庙。
其次,村民们平常见到外人,一定女子要哭哭啼啼,男子要唉声叹气,若是旁人问起缘由,就说悲哀自己无能,无法修复祖宗传下来的庙。
最后,还要跟那些穷酸秀才疏通好关系,编一些打动人的口号文章,什么“今天我们都是王洛庄人”、“捐款修缮,胜造浮屠”。
有的村民问,等到这土地庙修好,那还怎么讨钱赚名?
刘二嘿嘿一笑,说:
“我记得,咱们村里每家每户的老宅,是不是跟这土地庙差不多都是一块建?”
等这边靠着破庙捞完一笔,我们再点着一栋老宅不就完了?
时间要错开,隔上十天半个月,我们点一栋宅子。
另外还可以开饭馆,卖茶卖酒,卖各类小玩意,反正傻子们大老远跑过来,不一次性捞多点怎么行?
等到一遍轮下来,咱们每个人的钱都够盖四五个三进大院。
刘二的婆娘有些不解,说难道那些捐钱的城里人,还有跑来凭吊伤怀的各色人等,就不会发现其中猫腻?
刘二笑骂自己的婆娘就是婆娘,在家里做针线活都做傻了。
这世上多的是爱听故事,还喜欢装善人的傻子。
不仅傻,而且还没记性。
咱们从他们身上捞钱捞名,那是八辈子都捞不完。
这不,城里都有人给刘二送匾了。
只见这匾上面写的是:
“感人至深活良心,人间光明在此处”
横批是:感动到哭。
刘二跟村长笑着说,你看这手笔,这语句……
“一看就是个没文化还爱显摆的蠢人”,村长抢话道,然后反问刘二,“我有点担心,像这么好骗的人会不会太少?别以后咱们这路子走不通了。”
放牛娃出生的刘二放声大笑,用似乎能掀翻自家新盖砖瓦屋顶的声音答道:
“太多了,骗不完!”
这故事,后来就唤作:
王洛庄烧了个庙,一村人荣华富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