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自我教育为什么失败?
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过往的教育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自我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一样的:你不生产,就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能识字,能看书,却什么都做不出来,还有比这更失败的吗?
我一向认为能“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不是独立存在的。
他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废”,其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是:
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
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
结合过往我所学的课程,所看的书。
为什么我还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进展没有任何的收获。
就是因为执行力不够强,再一个就是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的过程没有完成。
就比如我学的吉他一样。其实学习吉他的过程就是强调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一个和弦要练上千百次。甚至为了练好一个和弦,手指头会因为按弦摁出血起泡。
就因为我的重复和应用的不够多,以至于到现在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能基本的和弦练习。
再回到读书写作的事情上来,我曾经参加过的两个多月的写作训练营后来还复训了一期,就是说学了4个月的写作课。
为什么还是写不好,没有收获到应有的。
还是因为读的书读不透,根本原因还是“重复和应用的不够多”。
也就是说“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执行力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的去做,把大的规划变成小的流程,执行多了,熟练了,就有了快捷的方式。
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的建立过程之新时代的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次的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的完成。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
比如:读书写作。读书为了输入,写作为了输出。
学习能力也好,执行能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
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
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须过程——关键在于: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就比如直播共读,我也跟小蓉一样,都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好。
但是,我和小蓉一样都没觉得要等到普通话学好了再来做直播。
“你做不好就不做了吗?”小蓉说这句话让她得到很大的启发,很大的激励。
这又何尝不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呢?
文倩班班说:
“不断的模仿,不断的重复,怕自己做不好就不做了吗?要敢于开始。
胆子大也是快速入门快速成长的一个起点。
最终还是因为执行力的问题,没有想明白,只有自己才在意自己。
在你的舞台中并没有很多的观众,很多时候就只有你自己。”
执行力差的另外一个解释也是更重要的。
执行力强的人和执行力差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他们各自生活在与对方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
比如跑步累与不累的问题。
安逸,懒惰。
雪辉说到,要用“元认知”,放下没有好处,没有意义的事。
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当你做比较有挑战性的事,就应该放在大脑最清醒的时段去做。
文倩班班最后分享了一个当下007游学的一个小例子。
说到有个战友为了实现众筹游学,在朋友圈发起众筹。
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个人认知。
有人就问:“你是不是被拉进了某个组织被洗脑了。”
有的人就说:“没想到你的变化那么大,一个人可以变成这个样,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其实我们再回头想想,我们上学,不就是在洗脑吗?
我们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技,技能,不都是在洗脑吗?
一个人的变化,就是在书本中,在学习中被洗脑的呀。
这也是“执行力”的问题,
什么是执行力 ?
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