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胡适
这是最近朋友发给我的一段话。在网上查了下,据说这是胡适先生借用友人的话说的,但具体来源出处不清楚了。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就这段话的内容谈谈我的粗浅的见解。
国家是由个体组成的,国家的文明反映的是个体的文明及其组成的整体的文明氛围。文明的外化和被感知,则表现在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个体的精神创造上。对待小孩的态度,反射出的是个体对待未来的看法。对待女人的态度,反映的是个体对性别差异的认知。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则呈现了个体对待自己生活的态度。因此,国家的文明更是人性的文明。
那么基于这三点,什么样的国家文明程度是高的,什么样的国家文明程度又是低的呢?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言行低俗的男人,对孩童无爱护之心、对女人不懂得尊重,平日靠不良嗜好来打发闲时。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许多这样的人,那这个国家就是一个低文明程度的国家。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是由很多遵守公序良俗、品行端正、关爱弱小、尊重女性,同时又有自己精神追求的人构成的,那这个国家就是一个高文明程度的国家。
对孩童和女人的关爱和尊重,从更广阔的意义来看,其实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尊重。同样属于弱势群体的还有残障人士、孤寡老人、低收入人群等等,他们都应得到社会中其他个体和机构的关爱和尊重。由于在社会中,弱势群体占大多数并且每个人都会在某种情形下成为弱势群体(比如生病的时候、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所以这种关爱弱者的文明生态实际上就保护了所有人的权益和利益。一个国家和它的国民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关爱和尊重,于是并不只是出于远大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更是一种有着实际益处考量的远见。
与如何对待小孩和女人不同,怎样利用闲暇时间,主要是个人自身的事情。在这点上,一个国家的文明应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能不能给个体充裕的闲暇时间,二是个体会不会享受充实的闲暇生活。如果连周末都要工作,那就谈不上充裕。如果仅是物质上的享受,那就谈不上充实。拥有爱好和精神追求是生活的幸福感最主要的来源,所以对个人来说没有再有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了。
当下的中国在这三件事情上所体现出的文明程度高低,我想不需要多余的解释。但根源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对物质和金钱的过度追求。为了眼下的财富,个体纷纷丢掉了道德、良知和精神理想。当整个大环境在不断地制造出纸醉金迷的幻象和失去财富的压迫感时,再高程度的教育也似乎无力抵御这种侵蚀。这种情形是不得不让人多少感到沮丧和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