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惯性的打发自己的时间,陪孩子出去转转,还买了个手机。周一早上起来写思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个周末,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感觉好空虚。
为何会有如此感受呢?空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按道理说陪孩子,买东西应该也是收获啊,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呢。这种情绪一定不是自己理性产生的,应该是自己本能的一种。
从进化的视角看过去,人所有情绪的表现都是基于生存的目的产生,空虚也不例外。
那空虚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可以从他的对立面:充实出发,寻找答案,人的心理有一些能量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去,从而找到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当这种感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充实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如果没有,整天无所事事,会觉得生活很无聊。
价值是一切情绪的核心,是否产生价值则代表了空虚和充实两种情绪。
而价值是什么,从生存视角思考,价值就是被生存需要的能力,尤其是群体中被别人需要的能力。
如此,周末的空虚就找到答案了,核心就是:
自己并没有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生存所需的被需要价值。
即自己本能的认为自己没有进步,没有产生自己生存需要的价值,因此产生了这样的空虚情绪。
按道理说:陪孩子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为什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呢?
这是因为没有计划性造成的。
记得之前思考过,所有时间注意力的使用方式,都必须基于解决某个问题某个需求展开,如果没有需求计划,就直接随机的去行动,就难以形成自我的认同,就会感觉自己没有收获。
一切注意力的使用意义和价值都源于提前定义的问题和需求展开,才会变的有意义。
这让我想到了国庆节,同样是陪孩子玩,提前一个月做好了计划,精心的准备,现在回顾起来,过的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自己因此也学会了很多教育陪伴的新技能。
这便是差异,一个是先有需求,后有准备和行动。一个是先有行动,后有总结。
空虚,不仅是做的事情没有价值,也是提炼价值的方式,一个是基于需求而行动,就容易让个体认同并形成强化,一个是事后诸葛亮,个体就认为难以说服自己。
这跟前几天思考的从工作计划说起,道理好相似,如此,这也算是思维模式的场景迁移吧。告诫自己,行动之前,多计划,多准备,真正让自己享受这有价值过程。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