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嘉靖朝政治,就不能不提到严嵩。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作“奸臣”,但是翻阅史籍,我们却发现这个评价并不公允。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他出身贫寒,天资聪慧,少年时就能吟诗作对。他殿试列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而入翰林院。他才华横溢,与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多有交往。刘瑾当政期间,由于焦芳等人憎恨南方士大夫,尤其是江西人,严嵩为了避祸,长期在钤山过着平静的半隐居生活。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回朝为官,他对武宗的许多做法持有批评态度。对于运送楠木北上,他以耗资巨大相劝谏。嘉靖七年(1528),严嵩以礼部右侍郎进入了上层官僚行列。朱厚趈派他去湖广安陆负责监工立显陵碑。回到京城后,严嵩上了两道奏疏,他描述了河南灾区情况,说当地旱情严重,百姓到了以麻叶和树皮为食的地步。朱厚趈见到奏疏,认为严嵩体恤民情,对他十分赏识。嘉靖十七年(1538),有人上疏请尊崇朱厚趈生父庙号称宗,并入太庙。严嵩表示了反对,朱厚趈十分不悦,下旨诘问。严嵩只好推翻了自己原先的主张,附和皇上。办事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渐渐博取了朱厚趈的好感。他当时被特许住在西苑,以便于皇上能不时召见。嘉靖二十一年(1542),首辅夏言被免职,严嵩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夏言后来复任,依然骄横跋扈,对严嵩多有打压。以复套事件为契机,对夏言早有不满的朱厚趈痛下杀手,夏言死后,严嵩成了内阁首辅。
严嵩此后成了朝臣们攻击的对象,沈炼、杨继盛等人相继上疏皇上要求惩治严嵩,而严嵩对独生子严世蕃管教不严,也给了政敌攻击他的口实。严嵩当政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关注灾情和赈济灾区事务,对于严峻的北部边防则建议练兵防守。他还委婉劝谏了打算御驾亲征蒙古的朱厚趈。出于守险的需要,严嵩对于长城十分重视。嘉靖三十六年(1557),鞑靼部逼近永平和迁安等地,严嵩提出必须将各地原先没有修好的城墙迅速修复,这是当务之急。对于各地粮饷,严嵩也十分关心,嘉靖三十七年(1558),大同地区丰收,严嵩建议乘机买米预备半年的粮饷。南方倭寇猖獗,严嵩建议扩大抗倭主帅的权限,他认为数年来东南屡失败,是因为主帅失职,号令不一导致。因此他给予了抗倭将领胡宗宪以极大的支持和信赖,这也是胡宗宪抗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嵩在建储问题上的表现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朱厚趈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篨和景王朱载圳婚事,下诏各府举办婚礼。严嵩表示反对,这虽然是亲王旧例,但是他认为出府成婚,多有不安,还是在内城成婚易于保护。朱厚趈诘问道出府是损害了谁的利益。严嵩回答:“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在外。府第连接,仅仅隔着一道墙。从人众多,容易产生嫌隙。这些是二王不可不忧虑的。现在皇上至亲只有二王,却让他们出府外,这是皇上要担忧的啊。”对严嵩一直没有好感的徐学谟也承认,严嵩这个建议是考虑二王在外容易产生嫌隙,又担心二王在外皇上势单力孤,这些都是外臣不敢说的,而严嵩利用皇上的知遇,冒着风险说了,不能因人废言。一年之后,严嵩又进言说:“自古帝王都以确立太子为首要之事。臣已经多次奏请,一直都没有实行。中外臣民翘首以盼,这样的大事,不能置之不理,为臣也不能摆脱责任。”这是严嵩最敢于直言,也是朱厚趈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严嵩对于自己的家人也并非一味放纵。
有一个叫作林一新的江西佥事,惩治了严嵩老家不法的奴仆。后来林一新到京城办事,严嵩非但不计前嫌,还对他礼遇有加。严嵩对待妻子欧阳氏可谓一心一意,尽管他位极人臣,却从来没有纳妾,这份感情的执着也令人赞叹。随着年龄的增大,严嵩办事越来越力不从心,加上嘉靖四十年(1561)的一件事情,让朱厚趈对他十分不满。十一月间,朱厚趈居住的万寿宫发生火灾,严嵩请皇上暂时居住在南宫,这地方以前是明英宗被软禁的地方,朱厚趈因此对严嵩十分不满。而内阁次辅徐阶建议建造新宫殿,此举讨得皇上欢心,于是徐阶渐取得了皇上信任。在徐阶的秘密操作和指使下,严嵩父子被弹劾,严世蕃被诬以通倭之罪处斩。而严嵩被抄家,自己也被罢黜为民。严嵩最终还是败在了更狡猾的徐阶手下,下场凄惨,活活饿死在破庙之中,临终前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他的一生也许是一个悲剧,他注定只能成为皇权的替罪羊。
微信搜索公众号:照隅文化,关注回复“古籍”,领取最全中华古籍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