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手段和目标?

①『手段』

很多人的努力,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他们错就错在把手段,当成了目标。

他们努力了一年又一年,甚至用尽一辈子的时光,劳神伤财,追逐着自己认定的最终目标,殊不知他们所追逐的只是手段,所获并非其真正所想。

比如,有的人想自己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可是考上了大学之后呢?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却从来没想过;有的人想自己一定要晋升到管理层,可是进入管理层之后呢?要对公司做哪些改革?要为这个行业做怎样的贡献,自己却从未想过;还有的人告诉自己一定要挣大钱,可是以什么方式挣钱,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问题他从未思考过。

我们脑子中想的所谓目标,其实大多数都只是手段,都是社会告诉我们为了得到幸福,需要做什么事情。

可是这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定义,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匹配度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有的人即便考上了好大学,他过得也并不开心;有的人即便晋升了,他反而压力更大了;有的人即便赚到了钱,他反而发现自己精神空虚。

有目标的生活,才是生而为人的最美回报,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②『三大问』

那么,对普通人来说,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目标,聆听内在的呼唤呢?

“三大问”影响了全球上百万人,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你按照正确的顺序回答这“三大问”时,那些于你而言,真正重要的目标,将跃然纸上。

这三大问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问针对经历。

无论你对人性秉持着怎样的态度,有一件事是明确的——我们来到世上,是为了经历这一生。不是为了挣更多钱,也不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身外之物。金钱和事物,是为生命的经历而服务的。

第二问针对成长。

生命在经历中不断成长,这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无论是成长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成长。一个人选择了怎样的路,都是对他来说最适合的。

第三问针对贡献。

在获得如此丰富的生命经历和成长之后,我们将如何回馈他人、贡献社会?这个问题并不高大上,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就是贡献。而无私贡献最终能够带给我们物质上的收获。

③『问自己』

具体来说,这三大问分别是:

第一问:我想要经历怎样的一生?

人的生命就是时间。而这段时间其实非常短暂。人生匆匆几十年,一晃而过。你想体验哪些经历?你想拥有怎样的亲密关系?你想要和自己的朋友及家人一同经历哪些美好?你想住怎样的房子?你想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写下让你为之心动的、为之兴奋的想法。这些才是驱动我们做每件事的动力来源。

第二问:若想经历这样的一生,我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体来说,你想获得怎样的成长?比如在知识和智慧层面。你想掌握哪些技能?你想学会哪几门语言?哪些性格特点是你欣赏且期望自己具有的?比如,当压力来临时,你期望自己如何应对?你的健康及健美目标是什么?你期望活多久?

当你老了,你期望自己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很多人迷茫就迷茫在了这些问题上。因为没想过,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怎么做都是错。

第三问:若经历了这样的一生,成为这样的人,我将如何贡献于这个世界?

你将如何贡献于你的家庭、朋友、社区、城市甚至是整个社会?

无论大小,将所有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想法都写下来。

你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遗产?

你想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

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事业做得越大,迷茫就会越多。

总结一下,到了一定年龄,有些问题就必须先想清楚。否则,你越努力,越迷茫。遵循别人给你制定的标准,你很难幸福;挖掘自己内心的想法,你才算得上是“人间清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