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本尼迪克特·理查德·奥格曼·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1936年8月26日-2015年12月13日)生于中国昆明,是美国著名的学者,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东南亚地区研究家。专门研究民族主义和国际关系。以泰国、菲律宾、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为基础,对推进文化和政治相关的世界规模的比较历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代表性著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给民族主义研究开拓了新局面,给国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生前为康乃尔大学荣休教授。
感想
《想象的共同体》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最知名的著作,安德森提出“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这样一个论断,旁征博引,详细论证了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四波浪潮。
在本文开端,作者便提出“到底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掌握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之后,他提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即它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它源于人类意识在步入现代性过程当中的一次深刻变化。民族是想象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心中。
他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并且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划分为四波,首先是第一波民族主义浪潮“美洲模式”,他引用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理论,指出这种歧视与殖民地边界的重合,为殖民地的欧裔移民创造了一种“受到束缚的朝圣之旅”的共同经验,被限定在个别殖民地的共同领域内体验这种被母国歧视的“旅伴”们于是开始将殖民地想象为他们的祖国,将殖民地住民想象成为他们的“民族”。在作者认为,只要你想象是本民族的人,那就成为本民族的人。该模式是一种不以语言为要素的民族主义。
而第二波民族主义,是一种群众性的语言民族主义,这一波民族主义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美洲革命将民族独立与共和革命的模型扩散到全欧各地,16世纪欧洲向全球扩张与“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文化多元论在欧洲兴起,而这又促成了拉丁文之类的古老神圣语言的继续没落。于是,以方言为基础的民族印刷语言和民族语言的出版业随着(民族)语言学革命趁势而起,而“阅读阶级”则适时出现,成为民族语言出版品的消费者。由此,民族独立、共和革命与民族语言理念的结合在19世纪前半叶的欧洲孕育了一波民粹主义性格强烈的语言民族主义。
于是,欧洲受到第二波民族主义的影响,与统治阶级发生碰撞,产生了第三波的“官方民族主义”,本质上是欧洲各王室对第二波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反动,即无力抵挡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旧统治阶级为了避免被群众力量颠覆,于是干脆收编民族主义原则,并使之与旧的“王朝”原则结合的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先期策略,其原型是“俄罗斯化政策”,最典型的是在印度推行的英国化政策,被引入日本后,又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对内“官方民族主义”与对殖民地的日本化政策,以及泰国的拉玛六世的排华民族主义等。
最后一波民族主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殖民地民族主义,可以说是对帝国主义的反应,还是对前三波民族主义经验的模仿与“盗版”,作者从他最熟悉的印尼历史抽译出一个“殖民地民族主义”发生的一般性论证。首先,帝国主义的殖民政府利用殖民地的“俄罗斯化”政策培养了一批通晓双语的殖民地精英,通过共同殖民教育,这些来自不同族群背景的人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并且有机会接触到欧洲的历史,包括百年来的民族主义的思想、语汇和行动模式。这些双语精英就是潜在的最初的殖民地民族主义者。另一方面,歧视性的殖民地行政体系与教育体系同时将殖民地民众的社会政治流动限定在殖民地范围之内,殖民地的边界也终于成为“民族”的边界。
“想象”这个词容易使人疑惑——我们曾经以为而且毫不怀疑的存在突然之间就变成了想象中的存在。甚至事实上,所有比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接触的原始村落更大的一切共同体都是想象的。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新闻,似乎都是在帮助我们完成这样的一种想象的构建,那些我们素未谋面的人在有着我们或熟悉或陌生地名的地方进行的种种活动,却与我们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
这样的一种想象中的共同体即民族,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等都协助着构建有关民族的想象。而民族主义,也就是在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中形成的有关民族的认同。民族主义的威力之大,可以使不同的国家兵戎相见,可以使个人甘愿为了它去牺牲或是为了它失去人性而屠杀,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及在此理念下的行径,似乎就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脚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去省视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民族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才知道我们所甘于为之流血牺牲的到底是什么。
《想象的共同体》带来的思考角度似乎要比其具体内容更为重要。虽然这种“想象”的力量无限接近于虚无主义,但安德森用无数活生生的史实,打消了这种虚无感。这种“想象”绝非毫无意义的,正因为“想象”才造就了“共同体”,而这些“共同体”对人类的存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时至今日,民族主义成为世界发展与变化的核心动力,甚至是无法被任何人忽视的时代主题。
初看这本书,满头雾水,包括现在,我也未能理解文中的一些理论和研究。茫茫大千世界,地球上的每个人几乎都受着不同思想的影响,人们拥有自己的思维,环境和家庭以及社会关系对人们思想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不同思想的碰撞,我也应该学会尊重,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于中国的西方国家,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处理办法还是要慢慢探索。
经典语录
1.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2.民族被想象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与剥削,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地,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
3.根据黑格尔的观察,报纸是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是吊诡的。它是在沉默的私密中,在头盖骨下的巢穴中进行的。然而每一位圣餐礼的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他所奉行的仪式在同一时间正被数以千计(或数以百万计)他虽然完全不认识,却确信他们存在的其他人同样进行着。
4.我们应该将民族主义和一些大的文化体系,而不是被有意识信奉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来加以理解。这些先于民族主义出现的文化体系,在日后既孕育了民族主义,同时也变成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只有将民族主义和这些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