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是杨德昌先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而我知道杨德昌是在他逝世之后的那阵铺天盖地的纪念狂潮下,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接着也不能免俗的找了《牯岭街杀人事件》来看。从此就迷上了他的电影,从没想过有这样一个人能把人的内心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如此挣扎如此锐利,如此鲜血淋漓,力透骨肉,直达人心。之后我先后看了《麻将》、《独立时代》,一直延续了牯岭街杀人事件的风格,一直到《一一》,他转身,依然矛盾依然挣扎,却不是以死亡来作为这些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冷静的哲学思辨和隐忍理性的探索。却未曾想到这一转身却成永恒。
先从名字开始吧,《一一》看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在竖排得情况下看上去很像个二,所以英文名字变成很有韵味的A one and A two。所以也有人因此以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解释片名。而杨德昌对片名的解释则是: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生命如同一本书,翻开每一本书的第一页都是一,很多时候我们都站在开始的位置上。
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也是关于家庭每个成员的故事,影片的开头是婚姻。而婚姻毫无疑问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是一。
壹
我看到的你看不到,你看到的我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简洋洋
洋洋是家里的独子,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影片刚开始她就一直受婚礼上出席的女生的欺负。他显得自闭却又早熟,他从始至终在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而且还很执拗。
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视角和父亲明显不同的时候,他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拍照摄影,去拍下他认为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其实算不上学习,只是拿着相机随意的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在影片里,洋洋和同龄的女孩子的关系一直都是紧张的。经常被女孩子欺负然后闷闷不乐。而他也总是聪明的找到一些方法来反击。一直到1小时24分钟时的时候,洋洋的录像课,之前一直欺负洋洋给训导主任打小报告的"小老婆"也迟到了。推开门进来的时候,裙子被门的钩子勾住,接着她的背影以及侧影出现在镜头延续了十几秒钟,在录像片雷电的背景下,她显得就像女神。
此刻她是被观察者,而坐在门口的洋洋则是观察者,解说词里响起的则是:在飞翔的过程中,小冰粒在空中留下了正电,把自己变成了负电的雨滴。两种对立而相吸的能量不断累积,互相吸引,终于在闪电的瞬间,正电和负电激烈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雷。我们地球的一切生命应该就是闪电创造的。
科学家们相信四亿年前的一道闪电,创造了第一个氨基酸: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这就是一切的开始。而且更有趣的是在录影带里的雷声轰鸣中,接下来的镜头,是洋洋的姐姐婷婷在现实中的一场雷雨中邂逅了之后和他有感情纠葛的胖子。你甚至可以说这两组镜头是有互相隐喻的。
所以不敢说这组镜头暗喻着洋洋性意识的萌芽,但是至少洋洋看到了他之前未曾看到的另一半,那就是他之前只有讨厌情感的女性的美丽而神秘的一面。这一点在他之后再游泳池看到“小老婆”在游泳池游泳的镜头,自己在家里把头埋进水池,然后又自己跳进游泳池学游泳也有所体现。
这几天在看的书上有一句话:真正的出生地是人们第一次把理智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地方。而吊诡的是,当人是自己的观察者得时候,人的状态变得如同离子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的回忆和状态如同薛定谔的猫一般很难被把握。事实上大多数人不适合做自己的观察者。所以很多艺术家不写自传,因为那充满了太多的谬误和错觉。
所以洋洋的故事的关键字是观察,而且因为他的早慧和早熟,他在影片里的角色更像一面镜子,既照向自己也照向别人。他有他自己的逻辑,成人的世界在这幼稚的目光中变形扭曲甚至显得荒诞,一切都反映在他手中相机拍出的相片。
照片里的洋洋,正因为拍照迟到而被训导主任训斥,身上挂着相机,弱小的身躯里却掩藏不住眼神中执拗和倔强。
贰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三倍。——胖子
婷婷是家中的长女,她是电影的一条隐线,贯穿始终。她就读于令人艳羡的北一女,成绩优秀,家境也算不错,和睦幸福。似乎她应该毫无烦恼才对。
但是故事这才刚刚开始,从故事开头,她陪心里觉得不舒服的婆婆回到家后,父亲叫他倒垃圾的时候,在去倒第一包黑色的垃圾的时候,她遇到了刚认识的邻居蒋莉莉和他的男朋友“胖子”在幽会,而当她回到楼上的时候,他被隔壁的电话声音吸引望向楼下的时候,又看到莉莉和她男朋友的亲密无间的画面。这时她忘了手边倒垃圾的事情。
我们来猜测下此刻婷婷的想法:恐怕是有点向往吧。因为他身边父亲在忙着事业,母亲正处于空虚的状态,甚至寄望过神灵拯救心灵,弟弟年幼又自闭。唯一能诉说的是婆婆,她对婆婆最为依赖。但是恐怕心底深处也是期望有一个恋人吧。而这也导致了婆婆后来自己去倒阳台上婷婷忘了倒的垃圾的时候摔倒在路边,脑溢血一直卧床不醒的事故。
命运的感觉么,是有点,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电影,请不要笑,因为某时某刻也很可能就要发生在你身上呢。
于是婷婷之后一直处于自责的状态,当所有人都对婆婆说完话以后,深夜他来到婆婆身边满怀内疚的问:婆婆,我真的没有把垃圾倒掉么?我真的不记得了,婆婆你原谅我的话,就赶快醒过来。好不好,因为只有你醒过来,我才能睡的着啊。
而这才是婷婷要经历的事情的开始,莉莉和他男朋友闹分手的时候,她帮“胖子”传递书信的时候,她的心情是复杂的,一边是已经有了新男友的莉莉,还要再胖子面前保守秘密,一边是依然很痴情的“胖子”。其实在她心理天平上已经倒向了“胖子”这边。于是当她又一次碰到手里拿着无望的书信的胖子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一定是你对人家不好,人家当然会离开你,莉莉这么可爱人又这么好你还这样。
所以她只能从肯定是胖子先不对这点上来上来说服自己,其实她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痴情的男孩的呢。而在餐厅里,透过窗户没有台词的一个镜头,婷婷默然无语拿起伞转身离开,而“胖子”伏倒在餐桌上痛哭。说明婷婷已经说出了莉莉有了新男友的事实。她心里怕是不想再看到“胖子”再这么痛苦,保守这个秘密对她来说太难。
于是胖子再次出现手里拿着信却是给婷婷的,之后他们维持了短暂的恋情,但是在婷婷心里,她却承受着无数压力,一方面是可能从莉莉那来的背叛的指责,另一方面,他无法确认“胖子”对自己的感情到底如何,因为见过胖子对莉莉的情深之后,莉莉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她无法确认胖子是否真的爱他还是爱着的是莉莉的幻影或者只爱他一个人。
而在影片中他父亲和老情人阿瑞在东京的回忆的对话和画面,也很巧妙的印证了女儿的心思,婷婷为了确证爱和胖子来到了旅馆,而胖子却退却了,他可以说着美妙的情话,说只爱婷婷一个人,但他无法骗过自己的内心,他其实仍然在两个女孩中挣扎。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台词,但此刻她的心情有他父亲的情人的对NJ和她一起去旅馆,NJ紧张得落跑的回忆作为注解:不过那次你落跑,我真的以为你不再爱我了。
而之后胖子重新又回到了莉莉身边,他们三个人的关系非常微妙,婷婷在那次旅馆事件之后似乎已经做好了胖子随时离开他的准备,可是当这一切到来的时候,她还是有点伤心,而且明显胖子依然爱着莉莉,开句玩笑就是那种没滚远,招招手也就回来那种。而莉莉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周旋在胖子和自己的老师之间,最后胖子一时激愤把莉莉的老师给杀了。
然后就是婷婷这条线的终结,她从警察局接受完对邻居家情况的质询后,木然的回到了家。友情,爱情,纷纷在她的眼里变得面目不清。剩下的只有自己楼下发生的凶杀案留下的血迹显得真实可怖。这可能是整部影片里婷婷最难的时刻,这个时候她梦到了婆婆醒过来了,她安静的躺在婆婆的怀里,睡了她这些天来最安稳的一个觉。这是她的自我救赎,而这一天下午婆婆去世了。
注意婷婷的台词以及医生的台词,你会发现婆婆弥留之际就是婷婷梦到婆婆醒过来的时候大概是两点半左右。若相信灵魂的话,可以这个梦理解成婆婆对婷婷的原谅,这便是一个完满的结局,若把这个梦理解成婷婷的自我暗示,也未尝就不圆满。虽然也许这个梦也许并不能完全让婷婷从内疚中走出来,但是对于这个已经茫然无措只想沉入安静的睡眠的女孩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慰了。
剧照中的婷婷手里拿着还未开放的花,记得在生物课上老师的台词是:基本上生物求生的本能都是一样,你不需要给他过多的养分,这样不见得让他长得更好。有时候,反而让它丧失了进化的本能。
这盆小花一直出现在电影里的不同阶段,隐喻着婷婷的主题:成长,她经受了命运对她的试炼,自己也陷入到不比电影里那些悲惨故事好多少的故事,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我相信婷婷手中的这朵小植物,哪怕到影片的最后依然没有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未来必然花开会有时。
叁
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简南骏(NJ)
NJ算是影片中着墨最多的角色,也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欢的人物。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比起小舅子阿弟,显得成熟稳重许多,家里有一个乖巧的女儿,早慧自闭的儿子。在他的眼里,女儿像是情人。儿子则像是朋友,生活中他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则,就像他说的,某种程度上,洋洋和他蛮像的,一样的执拗,甚至还有和洋洋一样的童心。
人群中他总是带着耳机在听着音乐,显得游离安静。他是一个坚守传统价值观的男人,他的价值观与生意上伙伴的背离,让他觉得很不开心,所以他说:诚意可以装 老实可以装 交朋友可以装做生意可以装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真的? 所以他在搭档因为眼前的利益再次出尔反尔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你们这样,你们这样很伤耶,知不知道?大田是个好人哎,我们怎么做人?”毅然决然的挂掉电话的时候能让我们体会到他与这个世界的冲突和格格不入,他的选择就是离开。
婚礼上偶遇初恋情人阿瑞的NJ,之所以很久都没有去联系她,可能是因为他已有自己的家庭必须背负自己的责任,也可能也无法去面对当初自己的离开给她带来的伤害。一直到他和日本来的谈生意的大田先生出现,他和他谈起了音乐,谈起了他与音乐的结缘,在他喜欢上那个初恋情人的时候,他突然能听懂所有的音乐了。
当大田弹奏着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时候,在温婉的旋律的触动下,恐怕也拨动了他的心弦,他回到办公室拨通了初恋情人阿瑞留下的电话,而当他接通的是电话留言时候的些许释然,以及黑暗中他那段电话留言的语气,都让我们隐约能感觉到他心中的暗涌,和压抑着的情感。有时候无法面对,却恰恰是因为无法释然。
而之后NJ因为工作的原因去往东京与旧情人相约的时候,恰恰是《一一》我最喜欢得一段,他和阿瑞走在东京的街上,静静的回忆他们的相识相恋。台北是日本人建立的,所以这是一个带着深刻日本印记的城市,很多幼时的记忆在台北的城市发展中消失,但是他们却幸运的能这三十年后的在东京的相逢中邂逅他们的少年。
看到相似的街角,火车站台以及其他,而远在台北,婷婷和胖子在进行着第一次约会,相似的街头,两组镜头互相辉映,仿佛女儿在经历着父亲的童年,而父亲则在体验着女儿的未来。这一刻时空交错,似乎一切都有了宿命的味道。仿佛相遇相知相爱是一种命运。
这些天我总会想到命运两个字,总是在想是否命运本身已经包含了选择呢,还是选择是在命运之外的一个选项。而《一一》给出得答案似乎是命运已经包含了选择,NJ有了再一次选择的机会,而他再次敲开门对阿瑞说的那句:这辈子我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他已经做出了他的决定,他已经确定不可能再爱上另一个人了,可是之前那个画面里,隔着火车的车窗,阿瑞的目光坚定执着,显然在思考着什么,准备下决心,而NJ则因为前一天晚上太累而在火车上睡着了。可是阿瑞最终却看出来NJ会因为这样而痛苦,她最后选择了离开,仿佛命运的转盘转动,再给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机会,却依然不能在一起。
而前一晚NJ因为在面对选择家庭和责任和自己一生唯一爱的人之间,痛苦的蹲在海边的堤坝上思考和抉择(如剧照)。安静的堤坝,沉默的人影,和呼啸而来映着夜色的黑色的海浪,共同组成的画面,生动的体现了NJ心中的激荡。这就是NJ线的主题:选择。
这片黑色的海和之前也是这片海的镜头里那有点黑色的沙滩让我想起那片海。
猜测,幻想,迷梦,痛苦,这是命运的终极游戏,你最后会选择,却可能依然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命定的,还是一种命运之外的超越。甚至可能会遭遇到选择了不同的选项却遭遇了相同的结果(如片中的NJ一样),前几天看《安东尼奥尼猜想》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往事等待发生,却是与这段剧情暗合了。存在主义关注选择的瞬间,生活既是选择,选择先于本质。对于沉迷于存在主义的我来说这个问题也许也是某一个终极命题了。
肆
怎么跟妈讲得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得都是一样的我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受不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怎么这么少,我觉得我像是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在干什么。 ---敏敏
说到超越,我们不得不提到NJ的老婆敏敏。婆婆病倒之前,她面对琐碎生活的时候已经开始显得无助和空虚,而当婆婆病倒以后需要每天和她讲自己每天的生活的时候,在对自己生活的审视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真相。于是他受自己好友的影响开始求助于宗教。
在整部影片中,她和女儿和儿子的交流少得可怜,她闷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这个从婷婷回家之后看到枯坐在沙发上的母亲,却无从安慰起,只能默默离开,以及敏敏对NJ想带洋洋去吃KFC的时候说的,你不要管他拉。都可以额看得出看得出在这个家里是慈父严母,而在这个家里,孩子和母亲的平等的交流可能远比和父亲(NJ)的交流少得多。
这不是敏敏一个人的问题,这几乎是现代城市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像NJ的同事巨巨在像NJ抱怨:你看这些年我这么辛苦我这么努力,我从早忙到玩呢,你知道不知道,我一点都不快乐。哪怕是在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之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如何能够超越跳离充满琐事的生活层面,逃离生活和精神的空虚,求得精神的完满和充实。这是敏敏的问题,是我们大家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敏敏他求助于神佛,却最终发现依然不能求得精神安宁和圆满。在这个剧照的场景里里敏敏说: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好像我每天在跟妈讲话一样,只是那个位子换了一下,我就好像妈妈,他们就好像我。好像每天,他们都在和我讲同样的东西,每天都要重复几遍。我觉得这一切真的没有那么复杂。
之前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敏敏放弃了抗争,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已经不再奢望心灵的超越。她似乎已经接受了生活这样的设定。可是对于她和NJ来说这才是考验的开始,直面生活之后发现两个人之间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爱。这是生活提出的难题,放弃超越,但不意味着就可以不用选择了。
选择依然在前方。NJ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最后NJ的多年的朋友和搭档巨巨在像NJ抱怨:你看这些年我这么辛苦我这么努力,我从早忙到晚呢,你知道不知道,我一点都不快乐,NJ回答: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怎么会快乐。
所以你看想要超越,还是要选择。
伍
有时候觉得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觉得一点把握也没有。都会觉得说,好不容易睡着了,干嘛又把我弄醒,然后又要去面对那些烦恼,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我,你会希望再醒过来吗?你比我们多活了那么久,我们除了自己心里一大堆问题外,又能告诉你什么呢? ---简南峻(NJ)
婆婆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他从头至尾几乎没有台词,而且开片不就就中风昏迷,但是他和洋洋一样处于家庭的年龄的两个极端。但却都像一面镜子,人们依赖他,在和他的对话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真相。洋洋对她感到敬畏,NJ在他面前表现了少有的脆弱,敏敏在她那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真相,而婷婷则是对她有出自本能的依赖。
剧照里婷婷充满歉疚的的拉起婆婆的手,这是婆婆这条隐线的主题,慈爱,她无疑对于晚辈是慈爱的,但是就像那句话说的,给过多的关爱,反倒影响进化能力了。于是她在影片里一直都是沉默的,但是她没有昏迷的慈爱却有能通过晚辈对她的倾诉中窥得一二。
毫无疑问,洋洋观察和学习的对象里是最敬畏婆婆的,而在婆婆这边最疼爱的当然是家里最小的洋洋,于是整个故事的人物关系绕成了一个和谐的圆。很神奇是吧,似乎对应到片名了呢,以一为始以一为终。
(壹)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洋洋
很早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影片开始于一个婚礼,结束于一个葬礼,再看一遍发现影片过半的时候是阿弟儿子的出生(也就是洋洋的小表弟,NJ的小外甥),你看就连全片的结构也成了一个和谐的圆,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博尔赫斯对于圆形以及螺旋上升的结构相当沉迷,你看艺术有时候也是共通的,也许这也和博尔赫斯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有关吧。
所以当我们看到洋洋在婆婆葬礼上的读给婆婆的那段话:你常和我说你老了,我也很想和那个小表弟说我觉得我也老了。你就能明显的感觉到人生就如同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而且你似乎都能看到,才八岁的洋洋已经做好了准备经历如整部电影的内容甚至更多,也许不止一次的自己的或者身边的人的婚礼,新生,葬礼,和姐姐一样忍受别离,挫折,伤痛。和父亲一样在剑拔弩张的价值观冲突中生存,和母亲一样试图超越这平凡无趣琐碎的生活,当然也必然终有一天会和婆婆一样静静的躺在那,去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方。
人的一生也不外乎是这样了,对吧?是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