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谏纳郜鼎
鲁桓公二年夏4月,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大鼎,并安放在太庙里,这是不合于礼的。
臧哀伯劝阻说。做人君的应该发扬美德,阻塞邪恶,以此来作为百官的榜样,还怕有所缺失,所以还要宣扬美德以昭示子孙。因此太庙用茅草盖成,大车用薄草席坐垫子,肉汁不调五味,主食不用精米,这样做是为了表明节俭。礼服,礼冠,蔽膝,玉笏,腰带,裙子,裹足,鞋子,横簪,瑱系,帽带,头巾,这些是用来表示等级制度的。玉器的垫子,刀鞘的装饰,束衣的布带,下垂的大带,旌旗的飘带马鞅,这些是用来表示尊卑等级的。画火,画龙,画黼黻,这些是用来表示贵贱的花纹。用五色来象征天地四方,是为了表明车服器械的颜色。用各种各样的鸾铃来点缀车马旗帜,是为了表明各种声音。将日月星辰化于旗上,是为了表明光彩。讲求美德,就应该节俭而有法度,升降而有等级,用文采和器物来记录它,用明亮的声音来发扬它,以此来为百官树立榜样,百官因此警醒恐惧,不敢轻视纲纪法律。现在您废弃道德而炫耀有违礼法的行为,把人家贿赂的器物至于太庙之中,把它明明白白地置于百官面前,如果百官也跟着这样做,您又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衰败是由为官者走入邪路开始的。为官者丧失道德,是由于自恃被宠信而明目张胆的接受贿赂。郜鼎置于太庙中,什么样的明目张胆接受贿赂能比这更甚呢?周武王打败商朝,将九鼎迁到洛阳,正义之士还有所非议,何况把象征着违背礼法,表明叛乱的贿赂器物放在太庙之中,这怎么能行呢?隐公不听。
周朝的内史听到了此事,说,臧孙达在鲁国一定会后继有人吧!君主违背礼制,他没有忘记用道德来加以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