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第一节 柏拉图
一、模仿说
一系列个别事物拥有一个共同名称,这个名称就是这一类事物的理念(idee)。理念是最真实的存在。所有现实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因此,艺术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
二、诗的道德尺度
柏拉图认为诗具有三大罪状:
1、以假乱真;
2、亵渎神灵;
3、伤风败俗。
诗只涉及灵魂的低贱部分,唤醒且滋养情感,损害理性,所以要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敬神的颂诗和歌颂名人的诗,才能进入理想国。
三、艺术创作的迷狂说
诗人陷入迷狂状态,才能代神立言。诗人创作不是凭借技艺,而是在迷狂中代神说话。
柏拉图的模仿说开启了理性主义诗学的先河,而迷狂说则开创了非理性主义诗学的渊源。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一、为模仿正名
《诗学》的一个重要就是为模仿正名。
模仿是人的一种天性,具有普遍性。
亚氏与柏拉图模仿说的差异:
1、模仿的对象。柏拉图将诗画并举,模仿没有生命的对象,亚氏将行动确立为模仿的对象。
2、模仿的性质。柏拉图认为模仿是真实的幻影,而亚氏则认为模仿是真实的。
二、悲剧论
1、定义: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2、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位居第一的是情节,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情节安排以完整为美。情节的两个要素:逆转和发现。悲剧人物在道德上应当是好人和坏人两个极端之间的第三种人,而且地位显赫。
三、净化说
“净化”的希腊文原文是“卡塔西斯”(katharsis),最初用作医学术语,意谓泻导的疗术,用在精神治疗方面,就是一种疏引和宣泄的方法,还是一种宗教上的洁净仪式。
“katharsis”在《诗学》中转化为作为悲剧目的的情感宣泄,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这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四、阅读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诗学》
3.《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4.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5.欧里庇得斯:《美狄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