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开头是一个高中女生难过地在走着,周边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嘲讽地笑着,有的指指点点,还有的意味深长地看着。显然女孩遭受了集体的羞辱。女孩面无表情,心已如刀割。几星期后女孩却自杀了。故事就这样展开,用倒叙的手法。
女孩的母亲从痛苦中慢慢走出来,着手调查女儿的死因。她每天都看着女儿留下的视频,暗自垂泪,试图从中找出原因。可视频里她的女儿没有给予直接的回答,只说自己难受痛苦之极。之后这位母亲从女儿的手机里看到了不雅视频,有了线索,之后接到一个外校女生的电话,于是约见对方。根据面谈的情况,她感觉女儿生前必定遭受奇耻大辱,她要寻求真相。她一面去学校问女儿的同学、老师和校长,一面写文章,找媒体报道。中间各种疑团,悬念重重。当然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学校的校长不给予帮助不说,还劝她及时收手,不要再调查。有的老师回避,有的表示无奈,甚至还有学校的管理员赶她走。越是困难,这位母亲越是勇敢,她决心找到真相,不想女儿无辜白死,同时她想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最大的困难是行政的压力,学校遭受政府的压力把事情压下去,而这位母亲要调查真相,学校板着面孔不作为不说(拒绝提供帮助),还做工作打消她调查的念头。当这位母亲对学校失望时,在洗手间看到各种辱骂女儿的肮脏的话语。这位母亲震惊又愤怒,她感到学校的冷漠,学校袖手旁观正是对这种行为的默许和纵容,可以说学校是间接的帮凶。学生之间的言语的侮辱欺凌对受害者精神心理的伤害是比身体上的伤害严重得多。这位母亲越挫越勇,之后找到了不少真相,而她以为的真相却是残缺的,甚至误导的,直到最后才揭示最大的真相,让人惊讶,之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件事一直有媒体追踪报道,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当然最后学校态度转变,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大家集体反省,做出改变。
如果这位母亲没有一直坚持调查下去的话,这种事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家长学校,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失职或错误。其实每个传播别人隐私的人都是间接的帮凶,都是小恶,这种恶积聚一起产生的破坏性如摧枯拉朽之势,能置人于死地。想想学生的自尊是多么敏感脆弱,他们还不足以承受这种伤害的能力,而网络暴力或隐性欺凌让受害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如不及时制止,同时给予受害者心理治疗,悲剧在所难免。
我想这部影片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重视以及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相关网络暴力的事。之前看过袁姗姗的视频《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她在遭受网络欺凌时没有反击或消极对待,而是用‘爱的骂骂’作为出口让那些说脏话的人用于发泄。事后她说“爱的骂骂”是每一个留言的人的镜子,当时骂过我的人,也许会在两年后的今天听到我的这番话而想起曾经有过的不太善意的留言,却帮助了一个孩子有机会获得新生,这同样值得高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阶段的新生。袁姗姗用包容的方式来应对,当然她也经历了痛苦折磨,但她走出来了。用这种方式,不仅唤醒了人的良知,还让人懂得如何捍卫自己。
还有遭受过网络欺凌的莱温斯基,她在TED 演讲中说过,“对我个人而言,它让我一夜间从一个完完全全的无名人士变成一个被全世界公开羞辱的对象。我成了零号病人,第一个经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瞬间失去个人声誉。”可以说她是最早一批,受网络欺凌最严重的。当时她的母亲陪着她,可以说时刻不离,甚至洗澡也要她开着门,因为担心她自杀。她的父母与她一起经历了那种煎熬,陪着她走出来了。她在ted的演讲正是呼吁社会对这种事的关注,呼吁改变。她说转变可以从简单的事开始,不过它本身并不简单。我们需要回归人类固有的一种价值,也就是同情心和同理心。网上正在经历同情心缺乏和同理心危机。引用研究者布琳•布朗的话,”羞辱在同理心下无法存活”。
手机、电脑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信息时代,这些工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暴力欺凌现象越来越频繁,不止校园出现网络欺凌,社会上也屡见不鲜,尤其明星更容易遭受网络欺凌。这种网络欺凌无孔不入,因为一旦个人隐私的泄露,网络传播速度快,所谓病毒式传播。如学生、妇女这样的弱势群体更易受伤害。
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不看,不听,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