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泗嬴政《扶摇直上》完结版免费阅读_赵泗嬴政热门小说_赵泗嬴政(扶摇直上)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_《扶摇直上》全集在线阅读_赵泗嬴政(扶摇直上)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扶摇直上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
主角配角:赵泗嬴政
简介:翌日始皇帝的归来并不是很轰动,最起码赵泗是不知情的眼下的赵泗,正与王离在蓝田郊野之中游猎二者皆一身劲装,背负长弓,箭囊,腰间挎着秦剑,王离还牵了两条大黄狗还有一匹战马,连同包袱一块拴在了树上原本是应该有两匹战马的,一人一骑……说来话长~赵泗上一辈子参加过马术俱乐部,骑过马,但是也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而且是在有马蹬马鞍等一系列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而...
和赵泗的谈话让始皇帝总的来说,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毕竟赵泗不是专业的,他只是一个拥有一定海上航行经验的现代人,不是专业的地理学家,也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赵泗只是给始皇帝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是门里面究竟有什么,赵泗自己都不清楚,他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不可能对这个时代的世界侃侃而谈。
大秦想要了解世界,还需要继续探索,需要派遣出去一艘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船队。
需要派遣大秦官方的使者和世界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国家,这些国家究竟是怎样的政权结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产业,多少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评估出来,大秦能否在海上获取利益,大秦开海能否作为未来的方向。
至于制盐之类的发明以及三种新粮的具体种植方式的事情始皇帝反而没有多问。
不是不重要,而是始皇帝和赵泗的交谈中明显能够感觉出来赵泗的生嫩。
赵泗的政治素养是处于相对荒芜的状态的,换句话说,目前的赵泗并不具备详尽汇总汇报能力,始皇帝想听的东西从赵泗嘴里说出来会很碎很杂,聊天讲故事可以,汇报工作的能力,赵泗还差的很远。
这很正常,赵泗就是一个正常人。
正常人理解的谈话重心和政治人物理解的谈话重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赵泗穿越而来就在海船之上,归来以后这才多久?怎么可能具备政治素养?开玩笑,赵泗连个班长都没当过,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劳动委员。
始皇帝将问题抛给了王贲,王贲作为蓝田的最高负责人,自然是有义务有能力汇总赵泗的一应事物。
而王贲也接住了这个问题,他早就准备好了一系列文书记载,从红薯土豆的育种方式,到晒盐法的成本,精细到用了几个人,工作了多久,消耗了多少草木灰,产出了多少盐。
其中自然也夹杂着赵泗从王离那里讨要军匠,弄出来的一些小发明,具体经过,由谁制作,图纸……全部都有备份。
很显然,王贲这个老父亲为王离操碎了心。
这些事情本来都应该是由王离来做,王离并非没有做,但是做的不够详尽,有些东西王离压根就没写,如今如此详细的汇报汇总,全是王贲独自补充。
赵高一摞一摞的将竹简缣帛搬上始皇帝的副车,这时代竹简写字确实不方便,字数但凡多一点,汇报但凡详细一点,一个竹简都不够用。
始皇帝一天批阅一百多斤的竹简并非无稽之谈,现实不像是电视剧,地方官员廖廖几笔寥寥几句就将一地民生总结殆尽。
天下事何其繁多,始皇帝又事必亲躬,而如赵泗这般颇受重视者,弄出来的东西又不少,全面介绍下来,好几捆竹筒是正常现象。
“辣椒孜然这些香料可还有留存?”始皇帝看向赵泗开口问道。
今日可算是给始皇帝吃了个尽兴,小火锅吃着,小烤肉吃着,小酒喝着,还有赵泗在旁边讲故事。
这也让始皇帝这个并非老饕之人意识到这些海外香料的美味。
始皇帝并非老饕,但是长久以来食欲不振也不是一个办法。
连夏无且都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调理,可是不能总是如此,吃东西都吃不下去,如何养的好身体?
若有辣椒孜然这些香料辅助,自己在宫里煮点小火锅什么的,总有些食欲,能吃的下去东西,身体才能够好起来。
“有的,不过剩的不多了。”赵泗嘿嘿一笑说道,之前赵泗没咋吃,因为实在没食材,摊上王离这个狗大户一样就不一样了。
王离可以说是要啥有啥,想吃啥肉王离都能弄来。
俩人那是嘎嘎一顿炫,留下来的辣椒等香料加起来也就剩个十来斤了。
“予朕拿一些。”始皇帝开口道。
赵泗应声,只是去拿的时候却犯了难。
这拿一些是拿多少?自己可就剩十几斤了。
思来想去,赵泗干脆留了两斤左右的香料,剩下的全部给始皇帝送上。
赵高接过赵泗奉上的香料,一并装车。
“大部分都已经种入地里,民这里只有这么些了。”赵泗开口说道。
始皇帝点了点头,并没有开口赏赐赵泗,而是示意王贲于自己同乘一车离开赵泗王离二人所在的军所。
可能是直接回宫了?也可能是跟王贲再谈点别的什么事情?
赵泗也不知道,他又看不到,而且吃饱喝足,始皇帝来了之后酒又喝了不少,他头也比较晕,人也比较困,此刻也懒得想这些东西。
倒是王离,此刻显得颇为亢奋,两只手把住赵泗的手上蹿下跳。
“你干嘛~~”赵泗被王离拽了一个趔趄,好悬没哎呦出来。
“兄!托你的福!”王离兴奋的开口,脸上的表情生动活泼。
“嘿!我爹亲自给我斟酒片肉!”王离一边说一边脸上充满了得意的笑容。
“兄!”
“我爹对我可是非打即骂,少有好脸色!”
“便是同僚之间,也颇为肃穆,少有笑容,臣属皆畏我父!”
“不亲民?”赵泗晕乎乎的问了一句。
“甚是亲民?”王离愣了。
“我听说名将治兵,皆同袍,同寝,同食,吴起为士卒允创,士则有敢战效死之心。”赵泗回答道。
“我父才不如此,他治军向来严谨,不苟言笑。”王离说着说着又摇了摇头。
“不是说这个,我父亲自为我斟酒煮肉啊!”王离兴奋的要蹦起来。
“以前没这么过?”赵泗开口问道。
“打我记事以来肯定没有。”王离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可能在你记事之前,毕竟是你爹。”赵泗开口道。
“不是!不是这个!”王离说话有点大舌头。
“我父只有对大父才会如此!嘿!”
从来没享受过的待遇让王离有些飘飘然,王贲始皇帝在的时候王离就像一个卑微的小透明,二者一走,王离就显得鲜活透明起来。
“你是想说,你今日像你大父一般?”赵泗脸上露出几个问号。
“嘿嘿……嗝……”王离晕乎乎的靠在赵泗身上,也不说话,就是脸上还带着傻笑。
大九州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难以证实。
毕竟这个时代徐福赵泗这一批人才是真正踏足过九州之外的人,甚至于只有赵泗进行了环游世界的壮举。
始皇帝询问过后,并没有再说什么,这个世界地图的意义更多的是对大九州说的一种补充,而非大秦未来的征战方向。
当然,前提是建立在面前的少年没有骗人的情况下。
始皇帝将地图递给身旁的蒙毅,尔后看向地上沾满泥土的作物。
“此乃何物?”始皇帝开口问道。
“此物民命名为红薯,生熟皆可食,生食味甘且脆,熟食口感软糯,味道香甜,亦有通气饱腹之用。亩产几百斤!”
“此物民命名为土豆,食之饱腹,可为口粮,熟食味香。亩产亦有几百斤!”
“此物民命名为玉米,可为主粮,亩产虽逊色于红薯土豆,但产量倍多寻常农种。”
“此物民命名为辣椒,味辛辣,极佳,食之甚美!”赵泗脸上露出了笑容。
赵泗这次出海归来,除了搜集红薯土豆玉米以外就是收集大量可食用蔬菜香料水果种子。
赵泗虽然历史学的不是很好,但是也知道,在汉朝凿通西域之前,中原的农副产品和调味品都是比较单一的。
如胡椒,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而辣椒玉米红薯土豆的原产地更是远在美洲。
实际上现在的中原只能称得上宜居,开发程度和文明程度远超其他地区,但是地大物博还得等到汉唐时期屡次开扩塞外,进行大量的农副产品引进和文化交流之后。
而这些东西,赵泗最看重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水果种子和香料蔬菜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食用的很多水果,都是经过人工育种培育优选的。
故而实际上赵泗在这个时代找到的水果吃起来并没有现代味道那么好,有些甚至于难以下咽,也就外表看起来好像沾亲带故。
大部分都是偏酸偏涩,水分也不如现代的水果充足,可食用部分也没有现代那么多。
农副产品,也属于人类驯服自然的一部分。
哪有甚么水果会恰好长在人的口味之上,只是恰好这个东西可以吃,吃起来还凑合,经过漫长时间的人工挑选,味道更甜的,水分更多的,果食更大的,才会被留下来继续播种。
而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出现市面上的某些水果的果实从口味乃至于外观和野生水果近乎是两个物种。
现在赵泗带回来的种子,大部分都属于野种,基本没有经过人工培育。
除了一部分香料和蔬菜等比较符合人类口味的可以直接栽种食用,有很大一部分水果都需要通过时间来进行培育。
总之,现阶段赵泗就算栽种下去,收获的果实大概率也是又小又难吃。
和原始时代,人类通过漫长的时间把狼驯服成狗是一个道理。
相比较于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新型口食粮,赵泗明显对于辣椒等香料更加看重。
很正常,毕竟没了红薯土豆玉米这个时代还有别的农作物,麻、黍、稷、麦、菽,总之饿不死赵泗。
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的意义更多是普世意义,对诸夏的农业生态格局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而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对于赵泗的意义就比较直接了。
作为一个四川人,赵泗可以说是无辣不欢。
而在辣椒泊来中原之前,中原只有麻椒,韭花等调味的农副产品。
相比较于辣椒对味觉直白的刺激,这些都逊色三分。
然而站在始皇帝的角度,哪怕能够明显感觉出赵泗对于辣椒这等作物的喜爱,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了红薯土豆玉米之上。
“亩产,几百斤?”始皇帝重复了一下。
秦朝,虽然是大一统的开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春秋战国混为一谈。
这个时期虽然也采用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但是不管是种子也好,还是耕耘经验也罢,都远不及后世。
秦朝时期的粮食亩产量,普遍停留在一百斤上下。
亩产一百二十斤往上都算耕种得力,一百五十斤往上都要烧高香了。
而至于宋明清时期,没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平均亩产两百斤往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赵泗知道,两千年前的种子和两千年后的种子不一样。
现代红薯土豆亩产三四千斤是常态,某些地区甚至能够做到亩产八千斤……
但那是建立在打虫药,化肥,乃至于种子本身就经历过了科学的人工培育。
故而,赵泗只敢往少了说。
这等东西意义重大,与其往多了说,倒不如往少了说。
毕竟相比较于这个时代平均亩产百斤的粮食产量,几百斤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约莫?五百斤上下?”赵泗很保守,他甚至连亩产千斤都没有说。
五百斤上下……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普及开来,全天下饿死的人将减少大半。
而从始皇帝的角度出发,一个亩产五百斤的粮食农作物,无疑是为秦朝的统治添砖加瓦,增加了极高的政权稳定性。
“至多五百斤?”始皇帝甚至多问了一句。
“大约五百斤。”赵泗开口回答到。
五百斤的平均产量很高,五百斤的最高产量那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论,粮食和粮食也不能一概而论。
秦朝时期,商鞅改法以后鼓励生产,彼时都已经有记录有人能够亩产两百五十斤。
都江堰修建成功以后,最高亩产记录甚至达到了317斤。
有没有水分不知道,但是彼时秦国地区的平均亩产依旧也刚刚跨过百斤罢了。这还是得益于秦国的耕战制度,种地也有赏罚,故而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高于六国。
而始皇帝一统天下的现在,甚至还有很多地区亩产不足百斤。
客观的说,一统天下以后的秦朝,平均亩产反而下降了十斤到二十斤左右。
粮食生产也是上下相差极大,唯有平均值最为靠谱。
平均亩产五百斤,放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概念?
“此等作物?可好操弄?”始皇帝的下意识认为这是一种比较金贵生长条件要求较高的农作物。
没办法,亩产量太大了,条件不高一点总觉得不真实。
“好养活的很!”赵泗咧嘴一笑。
哪怕是始皇帝,面对未知的信息也有很大的极限。
亩产五百斤……只是赵泗的保守说法罢了。
屋内,赵泗与王离一人一案。
案上有切好的羊肉,鸡肉,酪浆,豆子,肉酱,粉糍,盐巴,韭花酱以及不知名的青菜等等……
案边置一小鼎,炭火烘烤,清水沸腾。
“军营之中,食物简陋,足下见谅!”王离笑着开口。
“已是十分丰盛了!”赵泗笑着摇了摇头。
秦朝官方供给的伙食往往和爵位高低有直接联系。
赵泗现在爵位只有一级,这是之前在琅琊的时候定下来的,所有人都爵升一级,是最低级的公士。
低级爵位的官方伙食规定只有一斗粗粮,以及劣质的盐巴块。
粗粮是真的粗,并不是现代传统意义的粗粮,而是不脱壳的粮食。秦朝时期脱壳技术也比较落后,脱壳工艺较为费时费力,成本较为高昂。
赵泗在船上已经过的够差了,干菜,以及近乎变质的各类野果,鱼,海带,贝壳,总之在这个时代环游世界就别想着伙食能有多丰盛,靠岸都是一件麻烦事,要命的是很多地方压根荒无人烟,你靠岸以后也不见得能够补充粮食。
鱼和各类海产品倒是没少吃,船舱里还有大量咸鱼干,实实在在给赵泗要吃吐了。
上岸,然后吃顿好的,就是支撑赵泗归秦的动力之一。
没想到,下来直接被军管了,军营的伙食更是一言难尽。
粗粮那是真的剌嗓子,煮透了也是那样。
赵泗甚至有点怀念啃咸鱼干的日子了。
王离不愧是狗大户,哪怕在军营之中请吃饭都能这么豪华。
可惜,没有赵泗最爱的牛肉。
不过熟读网络小说的赵泗知道耕牛在古代极为重要,甚至直接受到法律保护,毕竟这玩意跟农业息息相关。
也不知道秦朝有没有相关法律。
“请同食!”王离笑着行了一礼,大概是朋友宴会的礼节?
赵泗也不懂礼,只能含糊学了个样子,举起案几上的酪浆隔空示意一饮而尽。
不是酒……
赵泗注意到酪浆里面的米粒,本以为是米酒之类的东西,但是喝下去一点酒味都没有,味道酸酸的,喝起来还可以,比较开胃,相当于一种风味饮料。
饮完酪浆,赵泗轻车熟路的将羊肉盐巴置于鼎中开煮。
这种形式很像吃火锅,或者说这种形式本就是火锅的前身。
脍炙煮腌,四种主流烹饪方式。
煮自然就是如面前一般,将食物煮熟,平民用陶罐煮粮食,像王离这般的狗大户吃起来就更有讲究,食材置于案,食客自煮。和火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炙就不必多说,就是烤,可以认为是烤肉的前身?
腌就是腌咸菜肉酱肉干咸鱼等都属于腌的范畴。
脍就是吃生的,生鱼片,生肉片……在这个烹饪手段匮乏的时代风靡一时。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吃刺身。
当然,历史记载吃死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羊肉置于鼎中,配合着鼎中杂七杂八的香料,开始缓缓沸腾,白烟翻滚,香味扑鼻而来,羊肉上下沉浮,时隐时现。
赵泗又品尝案几上的粉糍。
算是一种小点心,应该是米粉做的,吃起来粉粉糯糯,初尝可能觉得属于一般味道,甜味很淡,对味觉刺激不强,但是并不腻歪,也不会显得特别干,吃起来十分顺口。
趁着和王离聊天的档口,赵泗又涮了一下不知名的青菜。
味道上来说好像是白菜?
但是和现代的白菜形状上相差甚远,还没进化完全?也不是小白菜的模样,给人一种半吊子的感觉。
肉需要煮久一点,赵泗一来是喜欢吃熟食,二来是因为这个时代感染寄生虫那就是真的没救了,不像后世还能去医院挣扎一下。
赵泗就先涮青菜吃,不过考虑到青菜上可能有虫卵,赵泗也还是涮的久了一些,主打的就是一个惜命。
待涮好之后,抹上韭花酱尝了一下。
味道算不上特殊,就是青菜加韭花酱甜味的味道。
尔后又尝试了一下蘸黑乎乎肉酱,。
赵泗眉头紧皱……
“这他妈什么肉弄出来的肉酱?”赵泗心中暗道。
又咸,又苦,还发腥……
赵泗逐渐意识到了不妙,他可能高估了这个时代的饮食水准,调味料的匮乏和吃法上的匮乏外加没有科技于狠活,恐怕很难让赵泗这个从小受到科技与狠活熏陶的家伙满意。
待肉煮熟,果不其然……
寡淡无味……可以蘸韭花酱和盐粒吃。也就那样……
赵泗倒不是挑嘴,吃东西都吃不下去。
他在船上吃的比这垃圾的多。
主要还是心态出了问题,他是抱着享受美食犒劳味觉的心态来的,这么多在这个时代堪称珍贵的食材,吃起来实在是食之无味。
王离注意到赵泗的眉头,面色一顿开口说道:“可是饭食不够可口?”
赵泗点了点头,尔后为了避免王离误解开口解释到:“食材已经足够丰盛。”
赵泗不想浪费一案几的食材,就这么寡淡无味的吃下去是对优秀食物的不尊重。
仔细想想,从海外带回来的辣椒还有存货,赵泗心中逐渐有了注意。
赵泗看向王离道:“我从海外带来一味香料,食之辛辣,置于锅中,肉味甚美,足下可要尝试一二?”
王离一听是海外来的,完全没见过的全新作物,当即点头应允。
“可有牛油麻椒,搭配一二更好!”赵泗开口问道。
“有!”
牛油和麻椒都很珍贵,牛油不用多说,麻椒这玩意现在几乎完全就是野生,产于秦岭附近,又是香料。
香料这玩意,在古代那就是软黄金。最起码在没有广泛种植之前,价比黄金。
而不巧的是,这些对于王离来说都不算甚么。
作为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伙,又备受爷爷王翦宠爱,没有经历过王贲的慈父教育,王离可以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王离吩咐人去取,赵泗见仆在侧即将离去,最终还是没有忍住。
“若有牛肉,可再切些牛肉……”
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没办法,赵泗是真的馋牛肉了。
眼下,大巡天下已经接近了尾声……
除了偶尔遭遇的刺杀,整个大秦似乎都显得风平浪静。
但是始皇帝清楚的知道,一切的安宁都只是建立在自己还活着的情况下。
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天下之间的暗流涌动。
上至朝堂之上,老牌军功贵族和新晋军功贵族的矛盾,下至看似已经征服的六国之地,百姓依旧不识秦法,六国旧贵族看似被夺去爵位,实则依旧把持着地方经济政治。
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伴随着天下一统,可以通过战争瓜分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都已经消耗殆尽。
盘子就这么大,掌握了顶层资源的人必然是不愿局势发生变故的。
而新晋的军功贵族,那些未曾拿到上流门票的小贵族,那些获得了入场券却无法更进一步的人,必然会渴望继续向外开扩,而事实上这群人才是大多数。
这群大量且普遍集中在中低层的贵族和老牌军功贵族发生了极大的政治冲突。
以往,大秦国策尚在,六国未灭,耕战体系的大秦必然不会停下征服的步伐,故而小贵族占优,大贵族求变。
现在,四方天地断绝阻碍,自然条件的限制之下,顶层贵族开始逐渐占据优势。
你哪怕再怎么想打想要获得功劳又能怎么样?
顶破天打打北狄南蛮,现在大秦正在做这件事。
然后呢?已知最富饶的土地已经被完全征服。
而在天下四野之间,也是风波云起。
大秦吏治的倒退是必然的事情,始皇帝近乎每次出行都会遇到刺杀,七年前途经博浪沙的那次刺杀,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找到凶手。
始皇帝知道,肯定是基层和六国地方出了问题。
官员,贵族……范围太大,无从查起。
六国之地官员吏员的任命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六国的旧贵族群体。
顶破天也就是不允许在籍贯地上任,换个地方上任,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
始皇帝当然也想用老秦人,但是没办法,没有那么多吏员,更没有那么多的官员储备。而且老秦人到了政治环境宽松的六国故地会不会腐化也是问题。
大秦的吏治体系需要大量吏员来进行维持,吏员削减必然会出现还政于地方的情况,而要想维持庞大的吏员规模,让吏治推行地方,又必须要启用六国旧贵族人员。
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而至于民间百姓,亦是矛盾重重。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车同轨书同文暂且不提,对百姓影响可能不大,毕竟这个时代的真正的百姓是不识字没有车的。
但是度量衡和货币的强制性统一让百姓没有太多应变时间,这上面能动的手脚太多了。
度量衡和货币改革,加上六国旧地并不是那么忠心的吏员官员以及把控地方经济的旧贵族,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可想而知。
由官员吏员引发的恶政,推到国君身上那是传统技能。
而始皇帝为了进一步毁灭六国遗留的烙印,又在天下范围内禁绝淫祀。
何谓淫祀?
说白了就是秦国不承认的节日和神灵祭祀。
李斯和始皇帝固然考虑到了地方的不适应,并非单纯的将大秦的节日和习俗信仰强加于六国之地。
而是在商议之后,结合现状,以大秦为主,六国为辅的祭祀信仰节日。
譬如屈原的祭祀,始皇帝就并未禁绝。
事实上对于地方名人名臣,只要不是誓死抗秦派的,基本上始皇帝都没有禁绝祭祀。
可是就算如此,依旧对地方习俗信仰造成了极大打击。
譬如某些地区野合的习俗和风气,就因为始皇帝这次改革被明令禁止。
而百姓愚昧,对于所有不适的徭役和政策全部归于秦。
故,民心沸腾!
另外,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
徭役!
秦朝时期的徭役太多太多!
秦始皇陵,长城,阿房宫,各地驰道,南越开扩,陇西进取……
每年的徭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每一个都是极其庞大的工程,每一个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甚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始皇帝死去都尚未完成。
对于六国百姓而言,度量衡货币改革挨一刀,有点疼,但是能忍。
习俗的强行更改,可以强行适应。
严重的徭役,外加上高昂的赋税,已经让他们痛不可耐。
始皇帝都知道也都看得见。
但,他能够压的住。
他心里很清楚现在大秦从上到下矛盾重重,全赖他一人系之。
他也曾求变,才有了淳于越和李斯的斗争。
最终,他选择了李斯!
选择淳于越,他可以现在放下。
如周天子一般,享八百年国运。
以史为鉴,大秦再怎么不济,效仿周天子绵延王室五百年可能性也很大。
始皇帝想要的更多!
周王室赤膊含玉的耻辱历历在目,因为始皇帝就是亲历者,也是始作俑者。
大秦在他手上走上了巅峰,他不负众望,完成了历代老秦人的夙愿。
从东出!到一统!
他有足够的资格骄傲!
他的大秦,也远不该是由五百年,八百年能够度量的长度。
所以,他选择了李斯!
相比较于效仿周王室的前车之鉴,他更愿意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一统,前无古人也!
而其后每一步,都没有什么效仿对象!
甚至于连错误的教训都无法以史为鉴。
每一步,是对是错,都充满了未知。
而始皇帝所作之大政,长城,匈奴,南越,驰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习俗,时间都已经给出了证明。
而为一己之私修建的秦兵马俑到了后世也成了历史的瑰宝。
郡县制更毋庸置疑……
或许,自周以后,自大一统以后,再无朝代如周一般绵延八百年。
但是自秦以后,历朝历代,皆以一统为己愿,中华大地才免于四分五裂,更不至于小小的土地之上各国林立。
只是,该往哪里走呢?
始皇帝对于世界的了解也没有多少,他看着世界地图,手指轻轻叩动。
大秦的未来又在哪里?又在谁的身上?他甚至不知道该选择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骄傲和迷茫并不冲突。
大秦的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始皇帝思及于此,乃至于胸口发闷。
繁重的政务,以及扑朔迷离的未来,他的骄傲和自负,加在一起不断的压榨着他的身体成为他的负担。
他剥开了迷雾的一角,看到的却是更多的迷雾。
身体愈发疲惫,始皇帝眉头紧皱,熟练的打开案几旁的小瓶子倒出一枚色彩艳丽的丹药嗑入口中。
额间的青筋跳起,嘴唇缓缓发白,紧闭的眼皮不断颤抖,汗水自脸上划过,许久之后,始皇帝才仿佛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靠了下来。
始皇帝深感疲惫,心知车马劳顿,以最近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怕是这一趟大巡天下,不能走完了。
不过……如今行程已经过去了许多,现在折返也没什么大问题。
没走的地方,明年补上即可……
他需要时不时的露面,告诉天下人,他还活着!
他知道,所有人都在畏惧自己!
但他也知道,所有人都还不够畏惧自己!
“也好,算上折返回去的时间,三种新粮,也差不多该收成了。”始皇帝轻声呢喃。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桐书香】
去回个书号【1011】, 即可免费阅读【扶摇直上】小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