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客观的行为。
“大众评选出贫困人口”却是个相对主观的行为,而且,评选过程中人们最多只能从主观行为中寻找客观,来影响自己的主观行为。
这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评选”的对象往往无法准确的计量,然而一个家庭的贫困程度,财富程度,却可以得到其连续变量值。
正因如此,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才没有采用大众评选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1)精准识别(2)精准帮扶(3)精准管理”三部分来推进精准扶贫。
其中,尤其以(3)精准管理作为“精准扶贫”的保证,“精准管理”中的【贫困户信息管理】,通过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这尤其彰显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透明化决心。
对比国家的正确政策,本校的“贫困生助学管理”,却以班级同学【评选】的方式,来“评选”出贫困学生,如此进行国家助学金管理,将本应客观进行的事,进行了相对主观处理。
有些同学或许正是由于出身的贫穷,或许其它原因,造成了其自身的孤僻性格,然而在大多同龄人价值观都未完善的情况下,其受欢迎程度远低于性格开朗的同学。
由此,就因为一个非理性的小型团体,便剥夺某人的该有的权利。这是学校这样一个大的单位不该出现的事情。
学校其实可以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配以独立的检查部门,收取学生递交的家庭情况的信息,进行统计,按照贫困程度进行有序排列,根据国家下发的助学金额,设置人数指标。然后直接根据根据指标,按排序结果直接来下发助学金。
望学校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加强国家助学金的管理。由以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