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即永恒:理想在幻灭以前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村上春树多次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喜爱,并将它奉为写作道路上的明灯。为了感受这份魅力,我也跟随着菲茨杰拉德天才性的文字,在那个奇异而悲情的世界中穿行。

        故事发生在一战前后的美国,盖茨比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与富家女黛西相恋。五年后,当他以一个千万富翁的身份归来时,黛西已为人妻,过着体面却不幸福的生活。盖茨比不顾黛西在犹豫中流露的自私与怯懦,希望与她重温旧梦,最后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中被误杀。

        闭眼前的那一刻,他放佛又回到了初见黛西的那一夜,华灯初放,七月未央。黛西还是那个闪亮的女孩,热情只为他盛放,他也能够拥她在怀,不惧岁月漫长。

        有人问,盖茨比凭什么“了不起”?当他用物质的金迷来博得黛西的欢愉时,明明已意识到她的虚荣,却只是继续着。毕竟,黛西作为理想给予他支撑太久了。她让盖茨比孤身创业时坚持了下来。所以即使感受到幻灭,盖茨比依然选择相信。

        人生处处是围城,这令我不禁思考,理想的归宿大概就是破灭。没实现,那它只能装饰梦境,现实的墙壁上仍是空空的窟窿;实现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结束,获得常不如期待那般令人振奋。盖茨比若再次得到黛西,必会看清她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如此,趁早将梦毁灭就变成对它最好的保存。至少在某个时空,它仍能似魔法般令人神往。

        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人生也上演着相似的戏码。热衷于社交的妻子无休止的消耗着他的精力,最终甚至背叛了他。但当热情消退,她给予菲茨杰拉德那独一无二的灵感仍使他深深迷恋,抓住刹那的心动,之后的生活往往就有了信仰,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连接他们无数个平凡日子的链条。这让我想起很多朴实的妇女,仅仅为了一句承诺,就可以在发现生活与所想的有落差之前,省去埋怨,通过柴米油盐的交道创造一个家庭的长久。

        理想是标本,因此接受了生活的拷问后你不必要求它仍鲜灵动人。它的意义在于纪念,提醒我们它曾饱含汁水在太阳下生活过,就像每个人都会忠于某个念想而心里只有期许,于是多一份敬畏。如果有天我不得不温一壶茶来暖暖往事沾湿的衣角,我希望我记得心中曾有过的那阵热烈。美过的事物可以短暂,因为见过它的人会在激动的震颤中勇敢很久。

        盖茨比至死都执着。他是将刹那守成永恒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就借片刻星火度茫茫余生。如果这是唯一的慷慨,便也是为艺术所必要的牺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菲茨杰拉德的塑造艺术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 摘要: 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
    持灯阅读 1,670评论 0 6
  • 一.开头的诗歌是塑造的第一步 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菲茨杰拉德的缱绻文字感染了一代又...
    持灯阅读 1,752评论 2 5
  • 最近读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对于这部名著我并没有多少感动,甚至感觉。据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弗·...
    前山捕快阅读 1,194评论 0 3
  • Leslie Lamport着名的1982年论文“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算...
    vdes阅读 657评论 0 2
  • 李欣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硬是以五年制大专生的身份,成为了他们市重点实验学校的初中老师。 李欣的同学羡慕她,李欣的家...
    高雅的老太太阅读 6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