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文《为什么你越好,别人越想攻击你?》

为什么推荐

①提供认知,创造价值

②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③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拆解全文

一、选题方向

普遍痛点,戳中内心深处

二、标题(激发好奇(why))

三、开头

引用知乎话题,引起共鸣,拉近距离,引出话题

四、正文结构(对比型结构)

01

真相1

当你很会忍让,别人就会挤压你

案例一+案例二+理论+观点+举例+议论

【理论】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经常用一个词,叫「极限施压」。

意思是说两个国家处于同一个空间中,相互的博弈和较量,例如:

C国会假设大家应该友好共处,合作共赢;

但A国则认为只要没明说,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施压,增加自己占有的空间。

A国会一直地往前推进,直到探到对方的底线,受到反击,才会回撤,但明天又会故技重施。

这就是「极限施压」。

02

真相2

不迁就的人,经常说了算

案例+金句+案例二+结论+议论

【案例】在美国,人们买到的饮料都容易发现上面有一个犹太教认证的标志,以此表明犹太教信徒可以食用此类食品。

如果说犹太教信徒很多,那么商家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是理所当然。

但实际上犹太教人口只占全美人口的0.3%。

为什么商家们都要 “不嫌麻烦” 地为少数人服务呢?

原因是:犹太教信徒非认证食品不吃,他们是不迁就的。

其二,商家做犹太教食品认证其实并不困难。

而如果做了,就能把食品卖给他们,多一条销路,何乐而不为。

更关键的是,对于大多数沉默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强烈反对犹太教食品。

所以现实就变成:0.3%人口的需求塑造了全美国人民的消费选择。

不愿意迁就的人总能获得胜利,不因为他们人多,也不因为他们的诉求更加正确。

03

真相3

让你放弃自己的利益,只需随便一个理由

举例+研究发现+案例+议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案例】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艾伦·兰格就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找了一个复印店,有一群人排队复印,他想知道怎么样才能顺利插队。

插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一般人应该挺反感这种行为。

第一次实验,他对排队的人们这么说:

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

因为我有急事。

94% 的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次,他的说辞变成了:

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

他并没有解释自己要插队的原因,结果也可想而知,仅有60%的人碍于颜面答应了。

这样的对比显而易见:有没有一个可信的理由,对于人们的判断非常重要。

但有趣的是第三次实验,他又换了一个说法:

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

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

你可能会想:这算哪门子理由啊?

而结果是,有 93% 的人答应了请求,跟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差不多。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要人接受一个不合理甚至是不道德的要求,有时候并不需要特别好的理由,只需要有一个「理由」就可以。

五、结尾(制造共鸣,强化主题)

04

擅长迁就的人,最该迁就的是自己

强调式结尾:拔高,强调价值,强调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