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他去观灯。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火树银花。娇俏的女子从他前面经过,香风袅袅,惊艳了他的眼。她半掀轿帘,浅笑盈盈,他只瞥了一眼,便心神恍惚,情丝暗结。清冷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微风中,醉眼朦胧,流光溢彩,色彩迷离。人来人往中,他看不到她了。四处寻觅也没有找到。却在不经意间一回头,迎来了惊鸿一撇。
多么温婉清丽,多么柔情似水。他应该是那个细腻多情,温文尔雅的富家公子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时登高望远,不识愁为何物。心中无愁却强说愁,只是为了赋一首诗,填一句词,得一句夸奖。人到中年,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宦海沉浮之后,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又生生被朝廷压下去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多知悲哀,多么无奈啊。他想去质问苍天,想去斥责厚土,最终化成一声叹息。人伤心到极点,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默默地把泪往心里流。
忧虑重重,伤感寂寥。独上高楼,拍遍栏杆,他想倾诉,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这情怀,分明是一个低眉敛目,抑郁寡欢的中年大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经过一天的激战,太累了,喝口酒解解乏。漆黑的夜晚,灯光如豆,他小心地拭擦着手中的宝剑,剑身在夜色中闪着凛冽的寒光。军营里征战的号角声响成一片。帐蓬里热气腾腾,将士们吃着最美味的牛肉,奏响最雄壮的乐器。 沙声上,战马像的卢一样跑来跑去,惊起一片尘土,弓箭密密麻麻地射出去,离弦的声音像惊雷一样,震耳欲聋。
多么激烈的战场,多么壮观的场面,多么伟大的事业。可惜啊,这些都只是一场梦。梦醒时,悲怆依旧,收复失地这件事儿,让人从黑发熬到了白头。啥时候才能实现呢?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孤零零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双眼空洞地望着远方。
要说辛弃疾,也算是文坛的一个另类。他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却最终以文为业,与苏轼齐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太辉煌了,想低调点儿都不行。
一个男人,会写一流的情诗,还会横刀立马,这样一等一的人才,走到哪里,都会收获一众的粉丝。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山东历城。是一位开豪放派词风的伟大词人,又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者。
然而,生不逢时。出生不久父亲就死了,跟着祖父生活。祖父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恢复中原、有机会“投衅而起”。在爷爷的影响下,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辛弃疾从小就立下报国雪耻的志向。
后来,金人内讧,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了。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军北撤时,辛弃疾建议耿京投靠南宋。等辛弃疾带着朝廷的诏书返回时,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杀了。辛弃疾一怒之下,召集了五十几个弟兄直扑金营,活捉张国安,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最高法庭处决。这一年,他才二十二岁。
这胆识,这魄力,无人能比。一时群情激奋:“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让身在军营的他表现出气壮山河的勇敢和豪迈。
他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二十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尽管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朝廷对他的表现却不感兴趣。政府不愿意再打仗,只派他做了个地方官。连南宋皇帝老子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一会倾向主战,一会倾向主和。他这个做臣子的,干着急又能改变什么呢?
他出才干太出色,性格太倔强,还总喊出一些立志北伐的豪言壮语,这在当时嫉贤妒能的官场实在难以立足。
他是聪明的,眼看战场上难有建树,官场上又遭排挤,辛嫁轩索性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盖了座带花园的房子,过起了吟诗弄墨的归隐生活。
30岁的时候,辛弃疾娶范邦彦之女为妻。范氏知书通文,贤惠明理,怕他一时想不开,成了老愤青,就经常在他外出饮酒的时候,把劝慰的话写在窗户上。
除了他的妻子范氏,他也蓄妾: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等等,她们给他生了至少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辛弃疾在带湖敢情过得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日子呀。
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虽有强烈表达,却又夹杂着悲壮。
铁汉柔情这个词,似乎就是为辛弃疾量身定做的。
他那温润细腻的文字让后人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他那低头沉思的形象让人们理解了什么是男人的柔软;他那立马扬鞭的形象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铮铮的英雄。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的一生像是一把锋利的剑,只有驰骋疆场,才不会枉费能工巧匠日夜夜的打磨。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
这种壮志未酬,却又碌碌度日的无奈,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在他作为南宋公民生活的四十年里,有近二十年的光景被闲置着,而在断断续续被起用的二十年里,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
他想用手中的利剑,拯救泪尽胡尘的百姓,可是没有人给他机会。
直到66岁的时候,被授以兵部侍郎,又因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不知道词人在年老之时,回想起当年灯火阑珊处的那一场相遇,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人的一生,都在熬时光,年少时,如煮一杯清茶,鲜亮清雅。到了中年,如饮一杯咖啡,甘醇厚重,热烈奔放。到了暮年才发现,这漫长的一生,其实是在品一壶老酒,适合用一生的时间去沉淀。
多少美丽的结局,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酿制这壶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