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凿石,采石铺路,远方,有人寻到海吗?
我今年才知道:五尺道,始建于战国,为连接:“云、川”之最古老官道、最重要商道。
一千多年前,唐代修建“黄葛古道”,亦为五尺道分支。
“妈妈!我要回家!”“有蚊子咬我!”“我饿了!回家吃饭!……”
辛丑夏月,我与家人经海棠溪、溯石阶而上。刚入山,六岁小女儿雪藕般的小腿,被蚊子叮了几个小红疱。小女儿哭闹着要回家!“坚持,好吗?”我微笑着,拥抱她,“妈妈抱抱。”我顾不得腰伤,用力抱起女儿,希望一家人继续开心前行。“我来抱吧!”孩子外婆、孩子爸爸都抢着抱她、安慰她……一家人愈往上行、愈觉山气清凉。
望:古树奇茂、林间碧叶、星辰闪耀否?石阶绿苔如昔,少时记忆:如水流淌……和妈妈一起劳动:妈妈挑着大竹篮一双,我背一个小竹篓,带着自家菜蔬,不知还沾着多少晨露清凉……大约五点左右,我们从龙井村雷家铺社:关上绿木门,出发。一路上,我见着田野小小花还没醒哩,一颗颗,粉的、白的、蓝紫的,像小小星星似的闭眼沉睡……我不知有没有踩着哪颗小小花的晨梦?
一路晨风轻、汗水也清凉吧……行至黄葛古道,就开始下山。山道中,一条路,去往:上新街;一条路,可行至:海棠溪。妈妈带着我,更多时候,是选择:海棠溪方向。因为:这条路,人少些。多少年了,直到现在,我也喜欢:人少的路。但,当时少小的我,每当妈妈继续往下,向海棠溪走,我就不免嘟嘟嘴,觉得好累!因为,一路踏着石阶向下,我的膝盖已经酸了,腿也有些抖。向上新街的路,明显平坦好多也。即使我知道:去上新街方向,后面也有陡坡,但望着:一平、一陡的路口,也忍不住想去平路缓口气、松松脚。但,妈妈选:继续陡坡下山,我必是紧跟去的,我可不想:一会儿山道转弯,不见妈妈身影,又得赶紧追去……
一天劳动下来,再登山道回家。对于少小的我,真是山道崎岖。我记得很清楚:每次走得累了,妈妈会带着我,在道中相对开阔的一方平地,休息一会儿。我清晰记得:我真的很口渴、很干渴。“好想喝一碗清清凉凉的白粥啊。”这记忆,很深刻。我不喝路边摆售的茶水,觉得不卫生。我和妈妈,继续往家走,向着:白粥清凉……
时光流淌……二、三十年光阴如水……今天,已过67岁的妈妈,抱着我6岁的小女儿,带着40岁的我,还有我的10岁儿子,还有我的丈夫,一家人,走在黄葛古道,和孩子一同,读:五尺道。
千年黄葛古道
碧荫依古道,
五尺道分支。
条石青苔路,
流光如水驰。
古道饮马槽
山泉流淌路,
开凿石槽来。
马队辛勤过,
甘甜凛冽杯。
龙井
流光青白石,
龙井淌清泉。
泉眼无声润,
白荷清水田。
河沟
河沟原净澈,
螃蟹小鱼家。
幼泊船儿小,
追寻远梦娃。
数不清,在这条陆地丝绸之路上,多少人心怀梦想,登黄葛古道、经黄桷垭老街、踏着青白石板路、沿着河沟清溪、一路井水甘洌、越过泉山垭口,出渝、赴黔滇、甚至寻海……
逆向思维,一个真实案例:和我一起在龙井村长大的表弟,依黄葛古道方向下山……寻到了不同的海……
而我,一名小学书法教师,思忖着:一年级孩子们写“五”,二年级小朋友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