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相约孟家水库。
罗姐发起“郁郁千枝共一林,群芳齐聚孟家湾”的活动。
孟家水库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凤凰湖。它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中段的西侧,地铁3号线出口往南走不远就到了。
映入眼帘的是弯蜒曲折的碧水日夜不息通过层层人工修造的台阶由南向北流去,这里是泉水,不同于普通的河水。它清澈见底、日夜不停,两边的树林成荫,水是从南边山区流下来的,山泉。水里不深的地方一些人在水中嘻戏,我们十几个人打着伞看他们,我们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水中的他们是我们眼中的风景,我们会不会也装饰了他们的梦?
天气很好,晴空万里,碧水蓝天,泉水在阳光下波光鳞鳞,孩子们的清脆的笑声伴着哗哗的流水声像一支清凉的歌;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前来观光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走在石头铺好的小道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叫“石老泉”的泉水从路的东边石缝中汩汩流淌而出,又通过地下石缝流入水库。姐妹们纷纷拿起相机拍摄,罗姐走近泉水边掬一捧泉水洗了一把脸,:果然是泉水,水冰凉凉的。
石老泉是济南七十二泉之一,这样的名字让我想起清朝刘鹗的《老残游记》。层层的石崖岸上,是青笼的松树,王维的“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真实的写照。
姐妹们抬级而上,发现了一口井。这是一口专门供人来打水的泉水井,修葺一新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专门用了防滑的勒痕,井口是用一个铝质的锅盖盖上的,保证了泉水的洁净。
站在井口向下看,泉水在井下奔涌着。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此一脉泉水,一如生命,昼夜不舍。
姐妹们借来一个专门用来打水的水壶,打上来一壶水,大家都尝了尝,在这个酷热的盛来,喝一口真正的泉水,如甘如饴,清凉一下从头到了脚底,走路也轻快了许多。
接着又发现了一处风景:生长了340多年的皂荚树。
这棵古老的树安静地耸立在泉水西侧,它枝繁叶茂,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之后,依然苍翠葱茏。树上挂满了饱满的皂角。
古代没有洗衣粉,人们却发现了皂角有去污功能,所以,皂角树也因为其功能而被人们保护起来。久之,成为景观。
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一如这棵皂夹树每年结的皂角一样,结果子的目的仿佛就是等着人们用它来洗衣服。
奇特的是,树身自然生有两个树洞,居然起到了望远的作用。站在树孔看向远处,远山、建筑、奔流不息的泉水,尽收眼底。
姐妹们纷纷和这棵神树合影,深受传统教育影响的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鲁迅先生描绘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那棵高大的皂荚树。
原来,这样的树,大江南北都有。试想,先人一把油亮的皂角和衣服一起,用棒槌将他们一起砸碎,洁白的泡沫伴着清澈见底的流水流入水中,衣服还需要用力反复揉搓,然后一件一件洗净晾干。用皂荚洗过的衣服都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就在泉水边洗衣的场景是不是幅天人合一的精美的山水画?
其实,皂荚是一种中药材,它祛痰、开窍搜风、消肿杀虫、还有通便的功效。
相聚总是嫌时短,分手总觉时长。李艳一首清唱《游牧时光》,悠扬的歌声和诗意的歌词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我用我自己的流浪
换一个在你心里放马的地方
像那游牧的人们一样
把寂寞忧伤都赶到天上
我愿我所有的愿望
追随你走在每个迁徙的牧场
像我放过的马儿一样
让爱的旅途都沾满阳光
是你在我身上刻下游牧时光
我愿把心儿放在你的歌声飞翔
今夜对酒月亮
思 恋风吹草浪
有你相守在身旁
我醉了又何妨
李清照尚且“沉醉不知归路”,我们这群现代版的文艺青年齐聚泉旁,醉了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