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日行一善,更彭慈善基金”,捐上几元钱,200多位群友,从不聊天,从不广告,每天就是在群里发红包,到晚上的时候,管理者会晒出账目和累计收费。
“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捐出的这几元钱,虽然不多,但心里是安心的。
这样持续了一年多吧,因为群主和发起人是我特别信任的茶艺老师,所以我从来不过问钱款的去向。本来也不多,也不好意思去过问。
但是当那天青青老师给我翻看基金会所有的动态,还有活佛管家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刻在了一块神圣的石头上加持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这个事情,很值得记录下来。
虽然我们不懂藏传佛教,但其中的意义是相通的。他常年在资助当地的孤儿和老人,建了幼儿园,我记得群里唯一的一次较大的众筹,就是给幼儿园安装暖气供应系统。有孩子被遗弃在荒郊野外,或者被送到了更彭大师门口,幸运地遇到了他,被他救助了回来,养育了起来。
每天群里的几百元善款,有固定流向去向,资助青海贫困地区的孩子的学费和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救命费。藏语我们听不懂,但捐助现场的情景,我们看得懂。
以前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而现在当今中有不安和牵挂时,心中就会祈祷,每天都在行善,希望我身边的人都平安和健康。
有时候近乎一种迷信般,期盼着行善消灾。也许就是那句话“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或者《芈月传》中屈子对小芈月说的那句话“识字,忧者始。”
少女时代,积成的那股忧虑,在心中总也挥之不去,只能在文字里,消解一二。
大学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公益社团“爱心家园”。那时候,是真的经常性的去看福利院的老人和阳光活动中心的孩子。策划很多爱心募捐活动,去资助湘西山区的孩子。
大学毕业后,却很少去了,成家立业后,也不知道怎么的。对于这一块,缺乏了主动性。爱心团队的人员,也是各安一隅,都成家立业了。坚持下来的,公益也变成了事业。
但是2015年开始,我重新在一个素未谋面的公益旅行社团里,一对一、点对点地资助了贵州山区的中学生,一个已经考上了大学,一个正在读高一。每个月四百的生活费,对我来说,虽然不多,对她来说,几乎是全部。
可当孩子每个月在qq里留言表示感谢时,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有心理负担,好好努力就是。
其实,我感觉不是我在帮她,而是在帮自己。这样的一种习惯,是在安抚自己的内心,安抚这些年来艰难的求学岁月。
日行一善,度化了心中的忧,也愿善行一生,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