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我曾十分羡慕一个人。
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年龄约莫小我一两岁,却完全没见过她。
也或许见过,但我不认识。
而我之所以羡慕她,是因为她的爷爷,我在这里叫他颂爷爷。
第一次注意到颂爷爷,是在妈妈的麻将局上,那天我看书倦了,便出去看他们打牌。
颂爷爷随口问我放假在家做什么,我回答说看书,他又接着问我看什么书。
我那天正好在看《红楼梦》,便如实说了,他听后随手打出去一张牌,赞赏地看了我一眼。
我从那一眼中受到鼓励,便大着胆子问他是否也看书?平时看什么书。
当时在农村,真正看书的人极少,除了孩子的课本,家里能有几本书的人家也屈指可数。
他听我问,笑笑说:“《红楼梦》我看过的,今天考考你。”
然后我就在他的提问下背出了开篇的《好了歌》以及解说,还有几个人物的判词。
他似乎对我越发欣赏了,对我说:“看书是好事,我家里有不少书,你要是喜欢,改天可以去看。”
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爷爷,此后几天,每次我都会趁他们打麻将,出去和颂爷爷聊几句,他也会关心一下我看书的进度。
后来有一天,颂爷爷有事没来,我妈他们便换了一个牌搭子,此后颂爷爷便不常来了。
我有点失望,想着要去看看他说的他家的那些书吧,又总是踌躇,最后终于也没去。
此后与颂爷爷的交集,每次都很短暂,要么是放学回来碰到他们在我家打麻将,要么是路过时打个招呼,简单聊几句。
听妈妈说他曾经是位老师,还曾在教育组任职,目前已经退休了,有时也会回小学代课。
但我从没在学校遇到过他。
时光晃悠着过了好多年。
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是我最沮丧的一段时间。
决定命运的考试,我却严重发挥失常,一向引以为傲的语文,惨不忍睹到离谱。
但家里人却完全不支持我复读,致使当时的我既懊恼又困惑。
有一天,颂爷爷不知是什么事来家里找妈妈,刚好妈妈出去了,我便招待他坐下来等。
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话题便绕到了高考,他随口问我考了多少分。
当时这事正是我的心结,我自然不肯直说,便顾左右而言他,颂爷爷看出了我的抗拒,便说:“是不是没考好?这没什么的,人生的路还长,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
当时敏感又自卑的我,并不愿意认同他这话,满心的别扭,觉得他只是同情安慰我,便什么话也没说。
正巧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走开了。
那之后,我上大学、工作,离家越来越远,遇见颂爷爷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次见面,也只是淡淡的打一个招呼。
大概是我结婚的次年,全家一起回老家过年,我带丈夫去家附近的一所古寺庙游览。
在庙门外的走廊边,我不期然遇到了颂爷爷。
彼时的我已经阅历见长,心境开阔了许多,也不似先前自卑腼腆了,见到颂爷爷便主动上前与他攀谈。
他知道我结婚了,问我丈夫哪里人,我说了,他笑着打趣,“怎么找个这么近的,我一直觉得你能走更远,想着你恐怕得嫁个老外。”
我笑了,想到那些年平淡如水的相交,心里不禁暖暖的。
眼前的他,年纪越发大了,头发花白,耳朵也有一点不灵,跟他说话得刻意的大声。但他精神并不颓唐,浑身自带一种潇洒安然的态度。
我有一点安慰,在农村见惯了老年人不受待见,他的晚年,想必过得尚可。
聊了一会儿,临走时他突然朝着我大声说:“我孙女当年高考也没考好,现在工作也跟你一个地方的。”
我不知道说什么,只对着他展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颜,然后告辞。
转年春夏初交的一天,妈妈突然告诉我,颂爷爷去世了。
彼时我正在上班,听到这消息只觉得心口一阵发酸,没想到年前与他见过的那一面,竟成了此生最后一面。
心底有种冲动想要回去送一送,但远隔千里,非亲非故的这么奔回去似乎又太过隆重,只恨自己不是他老人家的亲孙女。
于是我只得遥遥的,对着老家的方向默默祝念,颂爷爷您一路走好!
忽然又想起他最后跟我说的那句话。
表面上是在说他孙女的境遇,实际上,背后却饱含了另一种情义——这么多年,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始终默默关怀着我。一如我这么多年,心底始终敬爱着他。
由此,我信了,世上真有一种相交,淡如水,却珍贵隽永。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