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从不跟人红脸,对他人的请求总是爽快答应。他们的人缘看起来很不错,但一旦拒绝了一次他人,就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脆弱得一塌糊涂。
在各种人际关系里,他们就像是一个讨好者,总是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言行都是为了取悦他人,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
讨好者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故作谦卑
在面对他人的夸奖时,讨好者往往会用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表示谦逊。比如,“没有没有,哪有你好。”
这是一种故作谦卑,因为他们的内心是渴望这些夸奖的。只不过,谦卑的状态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也不易招来仇恨和攻击。
二、没有清晰的个人边界
很多人都有自我边界,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但讨好者,却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边界,他们很难说“不”,也总是把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当作自己的责任。
比如,同事请求帮忙,他本来不想帮,也没有义务帮,却害怕对方因此而不开心,于是勉强自己答应同事的请求。
三、难以做决定
他们很难独立做出决定,如果选择中还包含了其他人,这一点,就会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两个人去吃饭,当另一个人问他意见时,他一般都会表示“随便”、“都可以”、“你喜欢就好”。
他们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取决于他人想听什么,而不是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十分害怕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他人所不喜欢的。
四、很少请求他人帮忙
他们很害怕自己的请求会麻烦对方,给对方带来困扰。即便对于大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举手之劳,他们也不愿意开口求助。
这样的现象,本质源于他们对自我价值的不认可。在他们看来,他人是不愿意帮自己的,如果自己“麻烦”了他人,那么他人就会对自己厌烦。
是什么原因让一些人变成了这样的讨好者呢?
首先是认知的错误。
他们往往有一种“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的执念,而他人的喜欢,在他们看来,是建立在自己为他人付出多少的基础上的。
他们认为,自己做个好人,就可以避免遭到他人的伤害。同样的,他们也认为,只要自己拒绝了他人,就会被他人所讨厌。
取悦他人似乎成为了一种对于“被他人伤害”的逃避策略。
这样的认知,可能源于在原生家庭的经历。
小时候,当自己做得不好时,就会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明显的失望和疏离。只有自己足够好,能满足父母的期待时,才会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可。
而长大后,这种扎根内心深处的认知,让他们在所有的人际关系里都是如此表现。
另外,取悦他人、讨好他人也可能成为了一种习惯。
那种被人需要,然后被人夸奖、认可的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习惯于讨好他人固然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但,长时间讨好他人也会对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一、限制自我成长
如果总是掩盖真实的自己,用面具去迎合他人,那也是在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隔绝在了面具之外。他人对讨好者所有的认识和评价,都是不真实的。
而讨好者对他人的评价极为在意,对自己的认识其实也大多源于他人的评价反馈,失去了那些他们竭力逃避的负面反馈,其实也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二、很难让人感受到真诚
在一段关系里,讨好者总是压抑着自己的需求。在他们看来,这是怕麻烦对方,或者是想表现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但,关系中的另一方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受,同时,也会让关系产生一种距离感。
三、人际关系不稳固
真正稳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付出,能够坦诚相待。那些通过一方讨好、取悦另一方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其实是十分脆弱的。
就像文中开头说到的那样,一旦他们拒绝了他人的请求,哪怕只有一次,这种关系都很可能面临崩塌。
如果我们恰好是一个习惯了在关系中讨好他人的人,那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讨好的心态呢?
一、遇到请求时,不立刻回复
在面对他人的请求时,无论这一刻自己的意愿是什么,都最好不要立刻答应。可以告知对方,“我先考虑一下,等会儿答复你。”
这个行为看似很简单,其实是在给自己争取一个认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那种立刻讨好他人的习惯。
二、使用折中的方案
如果直接拒绝他人确实过于困难。那我们可以先从“折中方案”开始。不完全答应,也不完全拒绝。
比如,同事请求我们帮他做一个方案,这个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其实不想答应,可那种“讨好心态”又让我们很难拒绝。
那我们可以使用折中的方案,比如,“我可以帮你做一个框架,但内容还得你自己来做。”
这种方式,是让我们从讨好他人到拒绝他人的过程有一个缓冲。
上面两点都是行为上的改变,但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去改变自己的认知。
一、没有“应该”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带着一种“我应该帮助他”的心态。其实,这是一种思维的错误,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心理咨询师李佳:我们可以帮助他人,但,也可以拒绝他人。我们无法做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让所有人感到快乐,也不必做到,这些并不是我们应该的责任。
二、照顾好自己
我们总是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但我们要明白,一味的迎合,并不意味着真的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要想获得一段足够健康、稳固的人际关系,我们要先学会了解自己、尊重自己。当我们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内心能量充足时,才能把更好的状态带给身边的其他人。
三、认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自我价值的评定标准放在了他人身上,于是处处小心,害怕有人不喜欢、不认可自己。
但,我们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认可,这不是我们不行,因为那些在我们看来很有成就的人同样也做不到。
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要来源于我们自己本身的评价,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认可自己。
我们可以每天写下一两件自己所做下的让我们认可的事情。比如,“我今天锻炼了半小时。”
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能逐渐看见自己的价值,对自我感到喜欢、认可,而不再需要通过讨好他人得到的评价来获得短暂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