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最好的运动~站桩

站桩之所以被认为能“补气血”,主要源于其对身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和能量状态的调节作用,从中医理论和现代生理学角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 调和呼吸,促进气血生成

站桩时通常要求“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通过缓慢、深沉的呼吸:

• 能增强肺部通气效率,让身体摄入更多氧气,为气血生成提供基础(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气足则血生)。

• 腹式呼吸可刺激腹腔内脏器(如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增强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从而促进气血的生成。

2. 放松身心,减少气血消耗

现代生活中,焦虑、紧张等情绪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大量气血。站桩时强调“身心放松”“意念宁静”:

• 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让气血得以“节约”和“储备”。

• 放松状态下,身体微循环更通畅,气血能更顺畅地输送到四肢百骸,缓解局部气血不足的问题(如手脚冰凉)。

3. 调整姿势,疏通气血通道

站桩要求“立身中正”(如脊柱挺直、沉肩坠肘、松腰塌胯等):

• 这种姿势能纠正不良体态(如含胸驼背)对经络、血管的压迫,使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血管)更通畅,避免气血瘀滞。

• 特定的桩功姿势(如马步桩、浑圆桩)可适度刺激肌肉和关节周围的穴位、经络,激发经气运行,增强气血活力。

4. 激活“内气”,提升能量状态

中医和传统武术认为,站桩能唤醒身体的“内气”(元气、正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运行正常且充足时:

• 能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避免气血瘀滞;

• 气的温煦作用可改善身体虚寒状态,减少因寒凝血瘀导致的气血不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站桩的“补气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长期坚持且姿势正确。其核心并非“直接补充”气血,而是通过优化身体机能、减少消耗、疏通通道,让气血的生成与运行更高效,从而达到“充盈”的效果。对于气血严重亏虚的情况,还需结合饮食、作息及医学调理,不可仅依赖站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