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们开始不满意当时的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主观推测(比如精神分析学派老是研究诸如潜意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们试图使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把可以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当属巴甫洛夫和桑代克,之后华生成为这一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它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即R=F(S)模式,该理论不考虑刺激与反应的中间过程,认为即使中间有思维作为中介,也不过是由内部语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至于情绪,那不过是内脏和 腺体的变化,他们都是可以客观记录的行为。
华生曾经说过一个颇受诟病的话语“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和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极端观点,很快受到挑战。托尔曼提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个中间变量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而另一位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并给出了公式:R=F(S,A)的公式。R是反应,S为刺激,A是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新行为主义学派杰出代表人物班杜拉,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人的能动作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社会学系理论”,也称为“模仿学习理论”。这一个理论的概念有三种:“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自我奖励或批评”。“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其基本假设是,不良行为是人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不良行为,从而获得适应性行为。
根据这种理论,沃尔普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一般包括七个步骤:1:对靶行为功能性分析;2: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三: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订;4: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5:监控实施过程并调整;6: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7:如有复发,给予辅助性处理。
行为治疗技术的六个特点,包括:1: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历史原因。2:以可观察的行为做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3: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4: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5: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6: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如上,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