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新方向,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入磅礴动力。党校需贯彻落实《条例》核心要义,坚持立根铸魂、精研教学、探索创新之道,让新时代党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把握忠诚之道,锻造可靠的政治灵魂。欲事立,须是心立。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时代呼唤一支信念如磐、团结奋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红色学府”与“党性熔炉”,必须要坚守初心不变。要熔铸忠诚之魂,把筑牢思想根基作为根本任务,将“党校姓党”原则贯穿办学全过程,在理论武装中浇筑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好理论前沿阵地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整个教学体系,引导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把稳思想之舵,在课程设置中确保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居于核心地位,系统性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根本的政治引领。
精研教学之道,夯实高质量办学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干部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党校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高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作为办学核心。深化教学供给结构,优化主业主课教学设计,推行 “一班一策” 精准施教。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办学设计聚焦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与专业化培训“三位一体”。突出“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实训转化,重点淬炼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等综合能力。师资队伍是作为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为标准,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中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机制,组建与高质量办学相匹配的师资团队。
探索创新之道,激发持续发展的活力。 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守正创新是党校永葆生机的根本之道。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打破“大水漫灌”模式,推行分层分类精准施教,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干部定制不同课程。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灌输向能力生成的转化。推动学研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员聚焦改革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开展调研,将“为党献策”融入课程体系。同时要紧扣现代化建设能力需求,持续提升教师课程研发与教学创新能力,开发和创新与党员干部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日益增长的能力需求一致的课程,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