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我跟张尚峰师父学习了孙式太极,整整一年,我只学会了站桩和套路,至于刀术、剑术、枪术统统没学。
问师父:为何?
答:我们的祖师爷孙禄堂先生,一生都在站桩。真正的高手,并没有习练太多武艺,而是每天都在重复站桩,三十年如一日。
李小龙何尝不是如此?虽然颠覆了武术界和电影界的认知,但每天都要跑10公里,练功四个小时。
01
十八岁那年要是买房就好了
后悔药多少钱一瓶?给我来一打
房产投资这个领域,业内大家都用A.x、Ax.x来形容净资产规模,如:A8即八位数,指净资产达到一千万;A8.5指净资产达到五千万。不过随着净资产的升高,一般人容易养尊处优,很少再像小白那样拼搏。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大神的,只需要每天像18岁那样做。
知识星球里有人这样问我:孟老师,我只有50万,怎么买500万的房子?
更狠的是:我没有钱,怎么上车?
想来想去,几句话说不清楚啊,我还是好好写写吧。
小白每天都怎么做?进入房产这个领域需要解决两个大难:找低价房和筹首付款。
今天就如何找到低价房展开讲讲。
02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把别人的事当成你自己的事
我有个武汉的朋友Z。一年前他靠1万元起步,而且这1万竟然还是借的!但如今他已经成功在武汉买了10套房。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Z先花2000元买了辆电摩,每天骑着车整个汉口乱窜,都不知道每天骑多少公里,三个月下来换了三块电池,自己也不记得跟多少中介打过交道,更不记得看了多少套房了。
我在2017年9月份去武汉讲过一次课,第一次见到Z。话说Z长得真是又瘦又黑,那花花公子的T恤衫挂在他身上都觉得空旷,一阵风过来后里面全是气,呵呵!
听我课堂上一个学员说“武汉的夏天真热,尤其是今年夏天,好几个40度高温日,我也曾跟着Z跑过几次房产中介,但没坚持几天,Z每天早上准时起床,路边吃个热干面就骑他的破电驴出去看房了,简直不把自己当人使”。
时间久了,Z逐渐把每个小区每栋楼上的每个户型都烂熟于心。再后来,当中介向他推荐房源时,压根儿都不用看了,报出价格就知道笋不笋了。
你是否也能做到像Z这样呢?
03
找到给你房源的经纪人
把他们的朋友圈翻个底朝天
一)线下多跑跑,平均每天去2家房产中介,平均每家看2套二手房,加2个经纪人微信,每个经纪人的房产从业年限不低于2年。
无需迷恋链家、中原等大中介。小中介甚至夫妻老婆店也不要放过,有些时候“宝藏”恰恰就在小中介里。
每一个人加微信后,一定要设置“标签”,便于以后定向发朋友圈给他们。
一般而言,这些人都会在1-2周内向你推荐很多房源,这些你都可以去看,即便不笋。
但在没有看足200套之前不要下定,因为你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大概率一个经纪人向你推荐10套后,若你还没买,他对你的兴趣就不大了,所以你必须加越来越多的经纪人。
二)每天与一周内加上微信的中介聊天,带看者发红包,请他们有合适的房子先发给你,把他们的朋友圈翻个底朝天,看看他们是否有正能量,是否经常发笋盘。
若看到人家有喜事,主动发发红包祝贺,对于那些带看很多的,在你身上花费很大精力的,一定要善待,因为很可能在很久以后他突然出来一套笋盘,市场价7.5折,他首先想到了那个曾经给他发过红包的“客户”,优先给你。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实在没钱花了,买套房子就有了,这种极笋盘就是来给你送钱的。
三)坚决删除他们,什么时候删?
突然某一天,你发现他们在朋友圈里卖面膜、卖衣服、卖减肥产品,此时他们已离开这个行业。
其实并不是他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多年就不会离职,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因为回老家结婚,
因为房地产宏观调控,
因为市场连续清淡了一年,
因为听身边的人说有一个更赚钱的生意,
他禁不住诱惑。
所以你必须不断的“修正”你的朋友圈,永远保持新鲜血液的流动。
四)坚持了2个月,你走访了100多家房产中介,加了100多个经纪人的微信。
每人每天发2套笋盘,即便扣除重复的,你也会获得很多笋盘。
我们业内的基本要求是看足200套二手房,穿破3双运动鞋,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便宜,笋盘自然出现。
04
把一切软肋变成铠甲
200套里只有1套笋盘
二手房面对的卖家是个体,每个人卖房子的原因都不同,便宜的房源很多,但大概分为这几类:
1、置换类--着急去名 着急用钱
2、药单类--欠下赌债 欠下情债
3、离婚类--感情不合 早离早分
4、出国类--惶惶不安 早点移民
5、异地类--房在深圳 人在上海
6、重疾类--躺在病床 更换器官
7、遗产类--父母去世 子女太多
8、经营类--卖了房子 救助企业
(注:日后我会详解这几类笋盘。)
新手实战指南
当你看足200套,就会遇到上面的类别,具体应该怎么做?
一)每次出去看房带着地图,把每次的看房轨迹标在上面
周边有地铁2号线?
一个写字楼群?
华润万象城380米?
既然都在中环边上,为何真北路、天山路、老外街价格不一样?
因为房龄新?
还是因为台湾人、韩国人大量抛盘?
看多了,自然得出结论。
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看房工具
链家app可查看小区所有的挂牌价格、历史成交、小区攻略、照片组合、户型信息,甚至于数套房源列式对比,近期又推出了楼栋标号;
百度地图app有全景功能,能查看详细的路网环境;
招商银行app,“借钱”“有钱就贷”栏,可以查到银行评估价;
高德地图、按揭帮、兔博士要不要下载?
三)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每次出去看房,都要准备好一个小本本,用来记录你看的每一套房,记录多了,自然出精品。
记录的内容可以按照这些制表:
看房时间、小区名称、建筑面积、房屋价格
楼号分布、楼层分布、房型结构、评估折扣
房龄年限、交通情况、物业情况、配套情况
供需情况、学区情况、改造空间、预期回报
债务情况、小区平面、优势劣势、中介关系
四)久而久之,你会找到规律。
餐厅位置还可以装修出一个房间,
即便多一个储物间,也可以多卖点钱吧?
一卫能否改两卫?赞!
彭浦新村这边怎么都是老破小?
江桥以后有14号线,贯穿上海东西,
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周边新增200万方写字楼,牛!
为什么电梯高区比低区可以多卖15%?
靠大马路的房子要低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入手?
两南一北的户型应该比两北一南贵多少?
2.6米的层高几折可以入?八折行吗?
什么都好,就是离小区的垃圾站太近,必须得打折,200平的房子是不是应该比100平的单价低才行?
按说三楼还不错,可偏偏前面一棵树挡个正着......
(注:业内把这个叫拆骨法,又称庖丁解牛法,日后我会拿某一类物业形态来举例)
再到一定的程度,比如看到1000套以上了,慢慢可以少看了,键盘上、触摸屏把这几个常用的app熟练运用,你就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判断笋盘了。
再往后,到达一个新的城市,用自己的笋盘判断体系,即可判断新城市笋盘体系,你已是高人。
业内有很多大咖,他们已经从业十年以上,但仍经常看房,很多时候,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是三点一线:家→看房→交易中心。
只要你做到不在去接孩子的路上,就在去看房的路上,你就是神。
就像这父女俩,从夏天看到冬天,从冬天看回夏天。
吃喝玩乐这种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谁不会?
真正的高级活法是每天都在“站桩”,
用10000小时的看房,
加1000小时的谈判,
找100套的笋盘,
来完成自己的活法。
快乐可以用低级趣味来满足,
痛苦永远要高级玩法来填补。
天哪,干这个也能赚五千万?!
成就=核心算法x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房产孟老师
于上海 2018年01月23日晨
作者简介:平米公司合伙人,2002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在丈母娘的推动下买了人生第一套房,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深耕一、二线城市房产投资市场15年,对刨笋、信贷、改造、出售、预判全链条精通,实地考察并分析过上千套房产,帮助数百人找到了最具投资价值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