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母亲总是那个默默无闻、勤劳善良的人。五十多岁的她总念叨着“人得有个声响儿”。于是决定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做点小生意——售卖自己亲手制作的芥菜丝咸菜。
母亲对芥菜丝的热爱,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那日在集市上,看到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蜷在三轮摩托车旁,为了生计,驱车60里地来卖自己种的芥菜疙瘩。母亲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包下了老人全部的芥菜疙瘩,付钱时,老人苍老的手指捏着塑封的付款码:“儿子给的付款码。”母亲摸着老人麻袋里沾着泥土的芥菜疙瘩:“我给您现金吧。”转身与小侄女商量借用一下她兜里的压岁钱现金。老人反复摩挲着皱巴巴的钞票,混着泥土味的笑纹比春阳更亮。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善良和温情,那是岁月无法磨灭的光芒。
然而,制作芥菜丝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清洗、切丝、晒丝的过程中,母亲遇到了许多困难。每一颗芥菜疙瘩都经过母亲的精心挑选。她坚持亲手切丝,菜刀在青白芥菜疙瘩上跳圆舞曲。看着几百斤的芥菜疙瘩,邻居笑道:“买台切丝机多省事”,她却固执地守着刀刃与砧板的默契:“手切的才带活气儿,机器压的菜魂儿都散了。” 在她看来,只有手切的芥菜丝才能更加脆嫩爽口,这是机器插丝无法比拟的。几百斤的芥菜疙瘩,在母亲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丝丝细长的芥菜丝。在楼顶铺成雪原,母亲日日守着天气预报如临大敌。偏偏倒春寒裹着冷雨突袭,发绿的芥菜丝渗出颓败的酸气,让母亲新近切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心疼不已。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扔掉,重新切丝、晒干。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身上的坚韧和毅力,那是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腌制芥菜丝的过程,是母亲的“绝活”。她专门挑选了陕西的秦椒和上好的调料,用心调制每一道程序。当一坛坛香气扑鼻的芥菜丝咸菜出炉时,母亲邀请左右邻居来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和满足,那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和欣慰。
这年头,流水线上每分钟诞生500包榨菜,而我的母亲,仍用皱纹里的盐渍、指甲缝的辣椒籽,笨拙地对抗着效率至上的世界。她的芥菜丝没有防腐剂,但藏着更珍贵的秘方:一点执拗,三分热肠,九分不肯将就的温柔。愿母亲的芥菜丝咸菜能够走进更多人的心中,成为传递爱与温暖的美好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