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冬至节,都是忙着整一桌菜搭点速冻饺子或汤圆,在小朋友的心里没有吃饺子过节的特殊印象。今天又是冬至节,满屏的饺子诱惑让我也来场饺子过节,外面店里现包的饺子很美味,本想偷懒买些现成的,但突发奇想给儿子一个自己包饺子的冬至节吧,于是买肉打馅买佐料买饺子皮。忙了一下午,准备好了儿子们爱吃的葱肉馅和白菜香菇肉馅,就等儿子回来开始他的表演。
下午4:30分孩子放学按时到家,儿子听我说自己包饺子庆祝冬至节很是开心,对于他来说可以像玩橡皮泥一样玩面皮玩心大发,刚开始还想指点他按我的方法包饺子,但想想随意发挥更适合他,说明了皮一定要粘紧这点要求,他开始尝试了各种包法,所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外现,甚至像球像陀螺一样的都包出来,这种耐心的探索精神还是很有趣的。
包饺子我们是认真的,对于南方长年都不包饺子的人来说,我们完全得靠自己摸索。今天是我人生第二次包饺子,为了给儿子上一次冬至饺子课,不太熟悉也开干,好在拌肉馅理论下好操作,剩下的饺子皮粘起来就能吃没压力。就这样我跟儿子各自摸索自己的方法,不知不觉,各自有了自己的标准,我包的像元宝又像月亮,儿子包的像表演的扇子带荷叶边边,耐心越来越好,不仅粘得齐齐的,还能小手一点点挤出裙边。更有意思的是他自己还找了1毛钱币包进饺子里,说这样吃饺子时怕把钱吞下,就会每个细嚼慢咽细细品尝了,原来包钱币还有这样的理解,我是俗到只想到淘金去了。娘俩的饺子一下子各一盘,风格不一,互相欣赏。
很喜欢儿子包的饺子,也让他好好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单独下锅煮,儿子也是很期待自己包的会不会好吃,煮饺子的过程,他问我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啊?我说笑似的回答:“因为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越来越冷,冬至吃饺子才不会冻烂耳朵,你看饺子是不是长得像耳朵。”儿子半信半疑,怕我骗他,自己去百度了“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认真了解了这一习俗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而留下的,因为娇耳汤治好了乡亲耳朵上的冻疮,才留传了不吃饺子烂耳朵的民谣。说话间,我们的饺子也煮好了,给儿子盛了一碗他的杰作,直呼太好吃了,自己动手就是味道不一般。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给这个冬至节带来了特别深刻的感受。虽然说中国的节日都跟吃有关,在不同的节日吃到不同的美食,都有一个很感人很真善美的故事,我们在节日里除了可以尝百家美味,可以享受自己做美食的趣味,还可以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一念冬来,一念雪落。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冬至,深冬的问候。落了谁的心间,安了谁的温暖。天寒素手冷,要记得添衣保暖。最后,祝冬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