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边听一段书还得一边琢磨其中的道理,每个字都听清楚了不等于能理解全篇的内容,你的思想必须能跟上播放的节奏才行。而有意思的是,加速播放情况下,人的理解力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提高了!
以英文来说,正常人说话的速度差不多是每分钟 150 到 200 个单词。我们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其实并不是一直都集中注意力,常常会走神 —— 那你想过没有,你走神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讲话速度太慢了。1969 年的这个研究表明,最有利于理解的语速,是每分钟 280 个单词。也就是说把播放加速能让人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理解。
另一个指标是遗忘率。学得快会不会忘得也快呢?这个研究说没有,播放速度并不会对遗忘率有明显的影响。
2017 年日本的一项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5]。研究者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 倍速和 2 倍速看教学视频,然后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发现尽管学生们认为正常的播放速度听起来最舒服,但是他们在 1.5 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而 2 倍速就太快了。
不过这些结果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不能算定论。我看到美国的另一项也是 2017 年的研究 [6],百分制的情况下,1.5 倍速的测验成绩就比正常速度低了 10 分左右。
可能他们用的课程难度不一样,也许难度越低的内容越适合高速播放 —— 我不相信一个没学过量子力学的人以3倍速收听我们专栏的量子力学课程还能完全理解,但是像《百家讲坛》那种节目,2 倍速可能就是最合适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都是随便找一些学生来做实验,大多数受试者并没有受过高速播放的训练。而多人的经验表明,我们大脑对高速播放的适应能力是逐步上升的。加速12%你完全感觉不到,但是 1.25× 你能感觉到。等你适应了 1.25× 就可以挑战 1.5×,等你对 1.5× 应对自如的时候,你会觉得正常速度实在太慢了。
那如果是一个已经适应了 2 倍速的人,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会比一般人少吗?目前我还没看到这样的研究,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他至少对一般内容的理解力不会牺牲很多。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是,你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最适合大脑的信息输入速度,就恰好等于正常的说话速度或者一般节目的播放速度。
盲人用手机只能靠听,而我听说,盲人听手机语音提示都是 3 倍速以上 —— 一般人在这个速度上根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但是盲人都习惯了,他们根本等不及正常速度。可能有人认为盲人听力好是因为没有视觉,导致大脑给听觉留下了更多的算力 ——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支持:也许盲人听力好只是因为他们在听力上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你要是也那样训练,你的听力也会那么好。
也许大脑的信息输入上限远远高于正常播放速度。
都说要“三思而后行”,为啥很多人做不到呢?因为他们思想的速度跟不上动作的速度。也许他们可以训练提高。两倍速会把你变成更谨慎的人。
也许你可以尝试让孩子从小就以高速播放视频。这可能是一门很好的童子功。他们将是“两倍速时代的原住民”。我不知道等他们完全习惯了两倍速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想要避免这个情况,关键还在于把握主动权。你自己要有自己的节奏。这句话值得深思,你可以先暂停一下;刚才那段有意思,你可以回看;遇到紧张的剧情,你可以把速度降下来。
这种水平的积极主动,能让你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你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最安静的思考。
用最适合自己的大脑和最配合当前节目内容的速度播放,才是理想的播放速度。两倍速是对低信息密度节目的反击。经过了被动的广播和电视时代,现在信息接收的主动权终于回到了你手里。
那如果生活中有个社交场合需要你慢一点,你就慢一点呗?要点在于经过训练的你想慢可以慢,而没经过训练的别人想快也快不了。
很多老一辈的人看美剧感到跟不上节奏,很多年轻人看国产家庭伦理剧会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他们之间有代沟。相对于几十年前的生活,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本来就已经快了很多。米兰·昆德拉不是说吗?慢,是一种已经失传的艺术。
但是快不等于一定不好。现代人仍然有各种细致的情感,而且有比古人更多的联想,有更多的创造力素材。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两倍速的世界里就没有这些。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在现在 —— 愿意陪伴一个人以正常速度看电影,就好像是慢慢地散步一样,是一种温馨又从容的特别意境。
个人感悟:有点意思,快与慢的节奏感,问问自己,你是什么速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