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一位长者朋友离世。听到这个信息,盯着屏幕看了几眼,确认没有看错。抬起头,泪光打转,没有流出来,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再低头继续看手机。一长串的文字,都是表达着惊愕,随后是一片祝福
突然掀起来的记忆盒,倒出了几年前的回忆。想来着,几个月前与他还有过深度的交流,说着安排好手上的事情,就去探访他。
老友是一位探索灵性多年,实修实证几十年的虔诚的修行人。但是不虚不玄,在烟火人间生活的喜滋滋,在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游刃有余,也吸引挺多人跟随学习。
他年岁不大,但仿如有着一颗极为古老的灵魂。如果说是有前世今生的话,他也许就是多年的修行人,落入尘世间,普智的法度人吧。
作为早几年共事过的良师益友,看着他如何奋战在一线,传播各种智慧成长的课程。那时候,大环境还是比较闭塞的,大约是16年,身心灵良心做课的并不多。许多机构都是赶着一股追求心灵成长的热潮,抓一把精神文明的福利,收高价做着精神按摩,并不能改善生活中的实际本质;要么就是认认真真带领成长,却活的清贫的机构。诚心诚意的组办方,光靠着收点课程费,其实都并不一定能够保住邀请国际导师的成本。坚持组办灵性课程的成本是极高的。
记得当年,我们开始合作共事的时候,见到他的生活是极为清简的。作为一个曾经活跃于金融业和同传翻译行业的佼佼者,作为当年盛行以物质成绩来定论成败的,他的选择令许多人非常赞叹。但是他却乐此不疲,从来都是义气的为导师们保住稳定的收入,宁可自己打紧着过日子。
后来,年轻的太太与他分了手,他孑然一身,躬身在推广智慧的领域更加马不停蹄。先后做了很多次的公益课,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灵性老师,分享更高维度的智慧。
近2年,他搬去喜爱的城市,经济上也宽松了些,以为可以延年享受逍遥自由,乐得传播文化正道,却不曾想,命运总是开玩笑,就让他在此刻戛然而止,与世界断了联系。他的生命,却停止在了茂盛结果的阶段。
如他所说,无所不在,无处可在。
此刻,我抬起头,透着全景落地窗,朝窗外望去,江面很宁静,远处灯火闪烁,一切都热闹依旧,也宁和依旧。
生死,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生生死死中循环着。大到星球,小到人和植物,空幻一些说,连每一口的呼吸,都是一次生死相别的过程。
有些人,也许正在沉浸着欣赏今夜的美景,却并不一定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像老友,他上上月开展的课程,最后一次的线下课时间还没来得及赶上,就从此飘在了虚空之中。
突然想起有一次一位老师问我们,“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希望自己的墓铭志写什么?”听到很多答案。
我想,此刻,老友在天有灵,定会知道,他曾经的朋友和学生,都在为他的离开,注满着深深的祝福,除了惋惜,都很坦然的为他做着祝福仪式。
他的一生,并不像流星划过。许多人,因为他的出现,或直接,或间接,有了生命的质的提升。
我们选择了一天,集体为他送行的时候,他家所在的位子,天空出现了久违的祥光,七彩云一片,待了好久好久。我们望着天空,心里默念着,与你相识过,真好。
一辈子,出生,至死,不由人定。生命尽头时分,何种景象,是生命的过程可以决定的。
我不禁找出一本本子,写下了一个问句:“亲爱的陈天然小姐,你希望自己的生命足迹,最终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