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一个英语演讲,感觉也应该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回忆了一下,顺序应该是: 孩子的快乐健康,自己的价值体现,关系的和睦,健康,财富。
也许是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也许是自己不想浪费所受的教育,也许还有自己的心结未解,我还是把实现自己的价值放在了第二位。不是金钱,不是健康,不是夫妻关系。我的想法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健康的心态,就可以拥有更多,也可以实现自己的inner peace。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金钱,健康,夫妻关系都是基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上的。
我很认同社会角色的说法,并也找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和存在感。以前,我是社会人,社会角色是工作的人,职业给我社会存在感,也体现了我的价值(工资)。有了孩子,我转变成了全职妈妈,社会责任感少了很多,角色转变成了更加私人化的母亲。社会存在感少了,孩子体现了我的价值,而且把我的价值扩大到最大值(白天我自己照顾孩子)。社会参与度降低了,自我满意度也降低到最低。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接受我的新角色,并且意识到我的角色要维持一段时间。这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事实,不管你是什么角色,只要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可以实现你的价值,而不是金钱。可是,一个好妈妈也阻挡不了我想再次成为社会人的想法。更让我欣喜的是,我今天真正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把它写了出来。
意识到和感受到是不一样的,这些文字写出了我真正的想法。
后来,看到了一篇关于多重身份的文章,似乎也找到了以后的归属。看完文章后我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了一下,的确在理论上符合我现在的职业上的局限性和现实呢要求。孩子刚上幼儿园,我不能马上投入工作,这意味着我的投入时间变少而且零碎。对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得最好的就是多重身份的保留。我想这也就是我下一步想法的实施开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