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闲来无事,不如来聊聊你都是如何和自己相处的?
刚开始我总是试图用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填满每一天的生活,可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心里竟然莫名的有些难受,还有一些烦躁,晚上竟有些失眠。
我有想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处理这些糟糕的情绪,比如:听歌,写日记,打电话跟朋友们倾诉,玩游戏,做一切能让我觉得舒服的事情。
可是,这一次真正面临这样独处的关系时,我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也许,是我还没有习得独处这项技能。因此,我翻看了一些之前学过的笔记,重新用简单的文字把它整理出来。
可能你会困惑:为什么独处也是一项能力?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
这种能力尤其指的是,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你仅仅是自己待着。当你想获得陪伴但无法从他人处获得的时候,拥有独处能力的人是能够被自己的内心所陪伴、安抚、和慰藉的,并且不会感到无聊或空虚,而是自得其乐。
人为什么不会和自己相处?
有研究表明:独处能力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个体在婴幼儿时期所获得的“好的独处体验”。当孩子和母亲各自忙手中的事务期间,母亲能够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求。在成长过程中,这种体验需要不断地重复,独处的能力才随之形成。
具体而言,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如果能回应我们的需求,比如,当我们饿的时候及时给我们哺乳,当需求被满足之后,我们认为她是个好妈妈,如果她没有回应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便会认为她是个坏妈妈。
如果妈妈能够反复及时的回应我们的需求,使得这种好的体验不断被重复,渐渐地在内心当中我们心里就会形成一个稳定而良好的信任关系,当妈妈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仍然能依靠内心的信任关系给予自己所需要的陪伴或者安抚。
相反,在幼年时期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好的独处体验的人,比如,妈妈没有及时的回应孩子,遭遇了照顾者的情感忽视,那么孩子在独处的时候,很容易感到空虚,惶恐和孤独。
孩子成年以后的的独处,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他们幼年时不被回应的痛苦经历。
所以,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开始独居生活的时候,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不想一个人待着,总是想各种方法来让自己变得“热闹”。其实这跟适应力完全没有关系,而是ta无法被自己的内心所安抚,支持和肯定。
人为什么需要独处的能力?
当我们拥有了独处的能力时,我们会拥有更“真实的”亲密关系。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必过度依赖对方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在跟伴侣相处的过程中,不会去控制对方,占有对方,消耗对方的行为。
对于自身来说,会让我们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变得更真实,不再患得患失。不仅如此,拥有独处能力的人,在遇到危机或者困难的时候,除了向外界寻求支持以外,也能够向内获得肯定。
以上都有助于人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感——我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我对此感到很满意。
人们该如何获得独处的能力?
首先,你需要让自己不要再害怕独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去不拒绝练习独处。可以尝试着去挖掘更多“独处”所能够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当你去了解它的益处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去消除恐惧。
其次,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制造一些独处的机会,通过不断练习来渐渐习得这项能力。可以通过一些个人活动来练习,比如:一个人跑步,冥想等。
最后,你也要学会自我坚定地去拒绝他人的要求,拒绝他人的打扰或者过度的参与到你的生活当中。
希望孤独和隔绝只是你一个暂时的处境,在以后的生活里,通过自己慢慢的练习,可以习得与自己相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