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这套书相信不少人曾经听过。在美国更是火爆了很长时间。
先简单说下此书的背景。它一共有三卷,是由美国的Neale Donald Walsh所写的。他曾经做过报纸通讯员、杂志编辑、广播电台节目指导、脱口秀主持人等等。育有数名子女,也离过几次婚。但某次意外让他损失了一切,风餐露宿。面对人生的不幸,他开始拿起笔来写信抱怨,抱怨神。但当他开始写下来问为什么他要受这么多罪的时候,奇迹却发生了,他的手开始自动执笔写下回答……就这样,他与神之间的对话开始了。
/
首次接触《与神对话》,是在大二的时候,偶然情况下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的第一部来看。这一部讲的主要是人生里面遇到的比较实际的问题,例如金钱、人际。看的时候,十分多的震撼,也做了很多的笔记。太多的观点颠覆和超越我那时的认知了。可能正是因为超越太多,很多不是很理解,也有一些怀疑,于是后来也就渐渐遗忘。
直到前段时间,继续看了第二部,主要是讲世界和社会的问题,如贫穷、战争、公平、性等,其中也不断穿插着一些灵性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已经看过不少灵性的书,对其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这一本给我的感觉比较熟悉——其实就是《当下的力量》的详细版。
后来我接着又看了第三部,这一部范围更大,是讲宇宙的,如转世、灵魂、外星人等,并描述了高度进化的生灵社会的样子。这一部再次给我很多的震撼。不过这一次和几年前阅读第一部是不一样,那时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而这一次更多是让我对很多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加深理解,也把原先比较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了,看起来十分激动。
当然,对于它,有人可能觉得获益匪浅,也有人没看一半就看不下去,觉得满口胡言、十足的唯心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能接收的频度也稍有不同。所以下面所分享的内容也仅代表个人看法。而至于是否真的和神在对话也不得而知了,这也不是关心的重点。对于我来说,里面的确有很多话语重塑了我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篇先说性、爱和婚姻方面的启发。
//
这应该是个热门话题,也是个敏感问题。我一直以来也有在不断思考(对性的思考)。很高兴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更多的启示。
1.热爱性是没有问题的
颠覆很多人的认识,这里的神直接说性是没有错的,热爱性也完全没有问题。
“现在有个好消息:热爱性是完全没问题的!热爱你的自我也是没问题的!实际上,你必须热爱性和你的自我。对性交(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上瘾确实对你没有好处。但热爱它是‘可以’。”
我们之所以否认它,觉得它是肮脏的,完全是因为外界的教导与影响(也不止是性,人们总是要否认很多东西),但是,哪里有禁止,哪里就会有扭曲,甚至反抗。人们创造出性羞耻、性压抑、性尴尬,也就产生了性禁忌、性障碍甚至性暴力。
性,是造物主内置在我们体内的生物机制,这很自然,完全不必以此为耻——甚至相反,只有承认这些所谓的低级生物本能,才会有更大的飞跃。否则只会导致可笑的无知与盲目。
不过,当承认了这种原始生物性后,它与神性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我之前的猜测是:生物性与神性并不是两极,这两者其实是一体的。而在这里,很惊喜地发现这个猜测是对的!
“你认为‘性爱’和神是绝缘的吗?我告诉你吧:我每天晚上都在你们的卧室里!
所以,去吧!去混合你们所谓的高尚和低俗——这样你们才能明白两者其实没有差异,并切身地拥有万物归一的经验。然后你们若是继续进化,你们将会发现,你们自己并没有舍弃性爱,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享受它。因为生命就是性爱——就是那种神人合一的能量交换。
如果你们明白这个关于性爱的道理,你们将会明白有关生命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的终结——也就是你们所谓的‘死亡’。在死亡的时刻,你们将会发现,你们并非舍弃了生命,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享受它。”神,不会否定性爱。恰恰相反,神,是性爱的扩展,是性爱的更高层次。
2.但是,这并不代表鼓励纵情声色
神虽然鼓励我们大胆去享受性爱的快乐,但这与纵情声色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这里他提到了脉轮。接触过冥想的人估计听过这个概念。
据说脉轮是人体内的能量中心,它位于脊髓上。我们身体里有七个主要的脉轮,从下到上分别是: 海底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
这里面没有哪一个能量是不神圣的。但大多数人的性爱都只是用到了一些低级的能量,并没有所有能量去触发。而这位神所倡导的,是建立在七个能量同时向对方打开的基础上的性。这才是全面的,才能达到最巅峰的体验。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反应是很复杂的,有许多种,生理冲动只是其中之一。别忘了你们是三相的生灵,有七个脉轮。当你们的三相七轮同时向对方做出反应,你们就能拥有梦寐以求的巅峰经验——那种你们生来就追求的经验!
这些能量没有哪一种是不神圣的,然而如果你们只选择其中一种能量,那就是偏执啦。那就不是全面发展!假如你们没有全面发展,你们就没有做到最好的自己。如果说有什么是不神圣的,没有做到最好的自己就是。”
其实也不仅仅是性交,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全面打开自己的生命能量,才会进入高级境界,那个神性与动物性交融的境界。
也正因如此,当作者问他是否提倡把性和爱结合时,他说道:
“我不妨告诉你吧:任何没有爱的东西,都不是通往神的最快捷路径。不管是没有爱的性关系,还是没有爱的意大利面条或者肉丸,如果你准备了盛宴,吃它的时候却没有怀着爱,你就会错过这次经验中最非凡的部分。”
是的,性和爱可以分开,也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放纵,就跟我们完全可以狼吞虎咽地吃饭一样。但如果带着爱去性,才有可能与神性触碰——不止是性,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爱,促进了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你的整体是高尚本身,然而凡是不反映你的整体的,都不那那么高尚。所以如果你想要保证你做出的选择或者造成的结果是不高尚的,那么你尽管单独从根轮出发去做决定。然后观察结果。那结果将完全不出所料。”
3. 禁欲、对性的弃绝
古往今来,不少宗教和道德都提倡禁欲,很多大师也的确不再碰性爱。于是这给人们一个感觉:性是污秽的,必须禁止。上文也已经说到,性只有得到承认,才有可能获得超越。但对于大师们的情况又怎么解释呢?作者也问到这个问题。
(作者)“然而有些进化到很高境界的人摒绝了性,这是真的吗?”
(神)“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摒绝’。那不是强行放弃某样你仍然想要但知道‘要了不好’的东西。那无非是简单的摆脱、远离而已——就好比你推开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二道餐后甜点。并非因为甜点不够好。甚至也不是因为它对你来说不好。而只是因为,尽管它很美味,但你已经吃够了。
当你能够因为这个原因而抛下你的性活动,你也许会愿意抛下。但话说回来,你也许会不愿意。你也许不会决定你已经“够了”,也许永远想要这种经验,用它来平衡你在生活中的其他经验。
这是可以的。这是没问题的。性亢奋者同样有资格到达光明境界,其灵性进化程度也未必就比性冷淡者低。
光明境界和灵性进化促使你放弃的,其实是你对性的痴迷,你对性经验的深层需求,你的强迫性行为。”
“尽管它很美味,但你已经吃够了”这句话简直一针见血。没错,对待欲望最好的方法不是禁止,而是超越。高境界的人绝对不是禁止欲望,而是根本没有欲望。对性的痴迷,的确是一种强迫性行为,应该摒弃。但一味地禁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强迫性行为?要想超越它,靠的不是禁止,而是灵性上的进化。
4. 婚 姻
说完爱与性,婚姻自然也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对于婚姻,一些人觉得它是爱情的升华,一些人则觉得是一项不得不履行的义务,这与自己想不想没有关系,更多地是为了迎合社会和父母的要求,是给父母的一份答卷。而在相对自由的现代,很多人开始对婚姻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恐惧结婚。我也不例外。
之前看费孝通的《生育制度》时,里面说到婚姻其实只是一种人为的约定,是一种确立对孩子的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这种制度并没有生物本性作为保障。婚姻制度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它得到提倡。
看来婚姻真的只是一种人为的制度,爱是生物本性,但婚姻却不是。所以这么说婚姻就是可有可无的吧?或者说这项制度会不会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理应废除?……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神的看法——其实也不出所料,他既不会完全肯定,也不会完全否定。(真相总是超越二元性的)
首先他道出了大多数婚姻的不足:只是出于怕,出于内心的恐惧,只是为了寻求某一份承诺和保证,通过捆绑彼此来获得一份安全感。
(作者)"我以前从来没这么想过。我总是以为婚姻是爱的终极宣言。"
(神)"在你们的想象中,它是这样的,但在你们的实践中却不是。在你们的实践中,它是怕的终极宣言。
**如果婚姻能够让处于爱情中的你们是无限的、永恒的、自由的,那么它就是爱的终极宣言。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你们结婚,却是为了把爱降低到承诺或者保证的层次**。
……你们如何使用这种保证呢?首先,你们把它当作一种创造安全感的手段(却不从你们的内心去创造安全感);其次,假如再也没有安全感了,你们就把它当作彼此惩罚的手段,因为你们可以指责对方违背了结婚时的承诺,以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么看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把满足自己内心或外在需求的责任归到了对方身上。正是这,导致了如此之多不幸的婚姻,也磨灭了人们对婚姻的好感。
当然,神也绝不是否定婚姻:我们首先得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婚姻有利于我们成为那样的人,有利于我们真实身份的表达,那么这就是值得鼓励的。同样,是否需要把一夫一妻制变成开放式婚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如此。
所以,答案不在神那里,而在自己的心中。
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到一个现象:古往今来结过婚的灵性大师寥寥无几。
(神)“然而你将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往今来的灵性大师,结过婚的寥寥无几。”
(作者)“是的,因为大师是禁欲的。他们从来不做爱。”
(神)“不是的。那是因为大师无法真诚地说出你们当前的婚姻制度试图做出的宣言:对他们来说,有个人比别人更加特别。这不是大师会做出的宣言,这也不是神会做出的宣言。
实际上,你们现在编造出来的婚姻誓言是一种非常不神圣的宣言。你们觉得它是最神圣的承诺,这真是极其讽刺,因为神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承诺。”
初看这段,觉得有点惊讶,也有点恍然大悟。细想,这不就是之前萨古鲁说到的“当你可以和整个世界发生爱情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只爱上一个人”吗?
爱,本应是无限的,我们与万物都是一体。把爱限制在一男一女之间,实在是有点局限。所以,当在灵性上进化到一定层次时,就会超越这种局限。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凡人来说,一段关系,是很好的修炼场,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而如果非要结婚,我们也可以积极做出调整,让婚姻制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成为一个完人。
所以书中也花了几页的边幅列出了一份改进后的婚姻誓词,节选一部分如下
(牧师)“你们进入婚姻,不是为了得到安全感……
……你们知道真正的安全感并不在于拥有或者独占,也不在于被拥有或者被独占……
……更不在于要求、期待或希望对方将会提供你认为你在生活中需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到你在生活中需要的一切……所有的爱、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睿见、所有的权力、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理解、所有的照料、所有的同情,以及所有的力量……都存在于你的内心……
……你们与对方结婚,并不是希望得到这些东西,而是希望送出这些礼物,希望对方能够更多地拥有它们。”
写得实在精彩,其实就是描述了一种真正的爱,有助于各自灵性进程、体验到合一的爱。
婚姻,不在于索取、不在于要求对方为自己做出违反本性的承诺,更不在于对安全感的要求,而是在于给予,在于彼此成长、彼此独立,因为每一个人的灵魂本来就是完整的,我们从来就不缺什么。我相信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和谐、包容、理解、幸福、喜乐,甚至专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些不应该是婚姻誓词中对对方的要求,而应该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作者)“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你是‘婚姻反对者’。”
(神)“我怎么可能反对婚姻呢?我们大家都结婚了呀。我们每个人都是结了婚的——从现在到永远都是如此。我们结合在一起。我们是一体。我们的婚礼是有史以来最盛大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下来便是:性开放or保守,结婚or不结婚,多配偶or一夫一妻,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永远都是:我们是否在其中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创造、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真实身份?如果有,那就是值得去做的。
神是不会替我们做任何评判的。只有人们借神之名编制出的戒律。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