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名著当属《聊斋志异》与《红楼梦》了,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我有了一个想法,想要对比阅读这两部书,看一看是否存在着共通之处。下面便是我通过对比阅读,得出来的一些小看法。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两部巅峰之作,它们的一个相似点是都塑造出众多位活灵活现的女性形象。我便通过将《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林黛玉与《聊斋志异》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做对比,希望寻找出《红楼梦》对《聊斋志异》的传承关系以及这两部巨作之间的根本差异。
清朝年间,两部巨作相继横空出世,成为了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两座高峰。它们就是《聊斋志异》与《红楼梦》。通过对两部著作的反复研读,我认为《红楼梦》对《聊斋志异》是有传承之处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贯穿了整部巨作,而其丰富的性格与复杂的生活环境使她成为别的人物无法比拟的焦点。我发现,林黛玉形象,应该是对《聊斋志异》中绿衣女,白秋练,连琐等人物形象的传承。而这也正是《红楼梦》对《聊斋志异》传承的一个有力证据。
一、“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瘦美人。
历代以来,人们皆偏爱“瘦美人”,甚至是“病美人”。
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些古代的绝代佳人吧,四大美女中除了杨贵妃因为处于唐朝这个“以胖为美”的特殊时期而体态丰腴之外,其余三人无一不是“瘦美人”。
西施是“体态轻盈,身着素衣,冰清玉洁,恰如芙蓉出水”;貂蝉是“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如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昭君是“美艳绝伦,如花似玉,兰佩低坠,腰细软软,投足如风摆细柳,举手似雏燕凌空”。
从这些美妙绝伦的形容词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人们心中,最美的永远都是“削肩纤腰,弱态病体”的“瘦美人”。
正因为如此,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瘦削玲珑,身如轻燕并且舞技绝佳的赵飞燕才能受到汉成帝的百般怜万般爱。相传,汉成帝为了她,令工匠在太液池建造了华丽的御船,名曰“合宫舟”。一天成帝与她一同泛舟,她为成帝起舞,舟至中流,狂风骤起,几乎将身如轻燕的赵飞燕吹走,侍郎冯无方奉命救护,拽住了她的双脚。而飞燕竟可以在他手中继续歌舞,也因此流传出“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自然,文人更不例外,他们的作品中所描写的也大多是这种一步三摇的“瘦美人”。在他们心中,女儿貌应当眉如烟,口似樱桃;女儿体应当如若削成,纤纤袅袅;女儿泣应当梨花带雨,蝉露秋枝;女儿行应当弱柳扶风,翩婉窈窕。
所以,无论写出多少女性形象,貌可以各有千秋,但形却可以统一地归为两个词,那便是袅娜轻曼,柔桡纤弱。
曹雪芹自然不会例外,林黛玉这一形象便印证了这一传统。词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便是林黛玉的真实写照。几乎将所有纤弱女子的优点集于一身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引起所有人的爱怜与疼惜。
若是说红楼人物是传承了聊斋人物的话,那么这类女子的形象应当也出现在《聊斋志异》中吧?不错,《聊斋志异》中有很多这种“瘦美人”的典型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与林黛玉的体态最相似的,便是绿衣女了。
蒲松龄笔下,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书生正在挑灯夜读,突然一名女子翩然而至,一身绿衣,婉妙无比。她“体态婀娜,清丽美妙,声音细不可辨但宛转滑烈。”同寝之时,书生发现她“腰细殆不盈掬”。
细看之下,不难发现,林黛玉与她在体态上是相似的。
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典型的西施式清瘦之美,好似微风便可以将她吹走一般。而绿衣女自然也是极其纤细的,她自己对书生说:“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也就是说:“公子,你看我这弱不禁风的样子,会有咬人吃人的能力吗?何苦追问呢?”这一句话,便打消了书生的恐惧,明知她非人,但却仍与她耳鬓厮磨。林黛玉因有不足之症,所以声音细小,这点又与绿衣女的“声音细不可辨”何其相似!
并且,除了体态之外,黛玉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与绿衣女有着相似的地方。
首先,两人都比较多疑。
绿衣女本身是一个小小的绿蜂精,在大自然中有着诸多的敌人,而对强大的乌臼鸟和凶恶的蜘蛛,自然心存恐惧,所以稍稍有一点儿动静便会引起她无限的恐慌。而黛玉的身世是她心底永远的痛楚,由于寄人篱下,她对周围的环境也十分敏感,一点细小的风吹草动便会惹起她的疑虑与伤心。
其次,她们都带着爱恋与思念离开,也留给人无限的思念与悲哀。
绿衣女被蜘蛛所捕,虽被书生救出但是现出原形,奄奄一息,她拼尽最后一分力气用身体蘸墨向书生道谢之后便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我们不知是因为她精气耗尽还是由于惭愧于在所爱之人眼前现身,但是她必然是带着对书生的爱离开的。而书生失去她,还能遇上如此美妙多情之人吗?他的后半生也注定要在思念当中了。而黛玉亦是如此,她为报恩下界,还尽一生之泪后凄凉逝去,但是她同样是带着爱离开的,而宝玉自然也是终生要怀念她的。
态似扶风弱柳,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们却拥有着痴情绝对的坚决,只不过,林黛玉比绿衣女更加丰满丰富。林黛玉是对绿衣女形象的一个继承,她们同是文学作品中惹人怜惜的女性形象。
二、“口齿噙香对月吟”的诗意美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我侬词》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所作。它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管道升的作品。管道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女,工书画文采奇高。除了《我侬词》,她还著有《画梅》和《渔夫词》等作品。但是文学史上却并没有留下她的足迹。大家最多知道她是著名书画家之妻,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提及。
中国古代的诗坛上大多都是男子,女子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在成就上远远不及男子。其实,历史上爱诗懂诗的女子何其之多!班婕妤,李冶,薛涛,柳如是......一个个兰心慧质的女子都有着一颗七窍玲珑的诗心。恨只恨她们生不逢时,才只能落了个为妾为妓的下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才貌双全且能得到人们尊重的女子,也只能到文学作品中寻找了。
《红楼梦》无疑是个典型。在其中塑造了无数个才女型美女的形象,她们的才情得到了自由发挥,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林黛玉了,开篇判词中便指出,她“堪怜咏絮才”。
何为“咏絮才”呢?相传东晋谢奕之女谢道韫,有着过人的才气,才几岁便可以咏诗。一年冬天,天降大雪,谢道韫之叔谢安来了兴致,发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子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却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家听后齐声叫好。自此,“咏絮才”便用来比喻女子的诗才之高。
众所周知,林黛玉才华横溢,有着浓郁的诗人气质,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诗意,被诗化的形象。总览全书,“诗魂”一直伴随着她,她的身心都散发出诗的清香,沁人心脾。寂寞时“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感触;忧愁时“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的伤怀;闲暇时“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的悠然;绝望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哀。诗,对于林黛玉来说是不可一日无的。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感,她都可以信手拈来入诗。她用诗来书写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诗同时也表现她高尚的灵魂与艺术魅力。
可以说,没有了诗,就没有了林黛玉。
而黛玉这一诗化的形象在《聊斋志异》中有没有原型呢?有的。她便是中国古代的美人鱼——白秋练。
白秋练是由白暨豚幻化而成的,也是一个诗化了的女子形象。她因诗与少年慕生结缘,从而谱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恋歌。在她的故事中,诗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诗不仅可以传情,可以做媒,可以问卜,甚至还可以治病,可以救命。可以说秋练是以诗为命的,她在这一点上更甚于黛玉。
她与慕生相遇就因为诗,因为她爱诗,所以躲在船舱外听慕生吟诗,从而对慕生起了爱意,因此相思成疾,奄奄一息。后来又是因为听了慕生为她吟的诗而病愈,与其欢会。后来因为慕父阻挠,慕生病危,还是因为她吟诗而得以痊愈。故事最后,她由于长期没有湖水而死,却因为诗而不朽,最终又复活。整个故事说下来,诗才是白秋练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我认为,林黛玉的诗情画意与白秋练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黛玉和秋练,同时作品中诗化了的形象,其身上都有着诗的气质,因为有了诗,她们才有了灵魂。
三、无比纯洁的知己之恋
如果说黛玉形象从绿衣女处继承的是身段体型,从白秋练处继承的是咏絮诗才,那么自聊斋女鬼连琐出继承的则远远多于前两者。黛玉与绿衣女是形似,与白秋练是才似,与连琐则达到了最高境界——神似。
在很多方面黛玉与连琐都有相似之处,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全面的。
首先,二人都是孤寂的。黛玉自幼丧母,身世飘零,寄人篱下,又生性清高孤傲,不愿与世间污浊的人和事有一丝一毫的关联。她宁可做一棵幽谷中的孤草,也不肯成为被蜂蝶环绕的牡丹。而连琐是已亡故多年的女鬼,初来时,口中便吟着两句诗:“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这便是她生活的环境和生存的状态:黑夜的夜晚,吹着冰冷的风,流动的萤火虫沾着草叶又落到了我的衣襟。这是何等的荒凉和寂寞啊!
其次,她们的身份是相似的。黛玉是官宦之女,而连琐亦是千金小姐。正是由于这个,二人才都会有过人的才气和优雅的举止。提到才,我认为,其实黛玉身上的才情大多应当来自于连琐而非白秋练。因为从白秋练身上继承的仅是诗才,而连琐却是与林黛玉更为相似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女。
再有,二人性格上也是相似的。最明显的就是,二人都有些“小心眼儿”。说到这个词,绝非贬义,女孩子稍稍使使性子,只会显得更加可爱,更加生动鲜活。《红楼梦》中,黛玉总对宝玉发脾气,别扭上几天,然后再和好如初。因为她的自尊心极强,也因为她的敏感与孤高,她不愿看到宝玉与其他人有任何形式的密切交往。而《聊斋志异》中,连琐也出现过这样的场景,连琐决绝地说:“与君缘尽矣”,也就是说“咱们结束了”!这里连琐与书生闹别扭,便是因为朋友搅局。因为连琐要的是个人的自由空间和他人的尊重,要的是情郎的二人世界。从这里便可以看出,黛玉和连琐是相似的,并且,黛玉将连琐的性格发扬光大,变得更加真实鲜活。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黛玉与连琐的爱情皆属于精神恋爱,绝非肉体的欢娱。《红楼梦》中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故事历来被人们所称赞,因为他们之间是一种纯正的精神恋爱,只限于以诗传情,以词达意,纯洁干净,虽毫无暧昧可言但是读来却自有一种荡气回肠在胸间。其实,这种“精神恋爱”,即“知己之恋”并不是《红楼梦》首创,《聊斋志异》中的连琐的故事,便是“知己之恋”的一个典型例子。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的大部分故事中,那些美丽的狐仙鬼怪大多数都是跑来自荐枕席,即使有个别矜持的,采取的也是半推半就的态度。但在《连琐》中,却不是这种情况,连琐直接对书生说,我是鬼,不是人,如果和我发生关系,会折你的寿,所以“妾不忍祸君子也。”正因如此,这一对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便开始在躲避性爱的情况下相知相恋。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中黛玉宝玉的“知己之恋”,是对连琐故事中的“精神恋爱”的传承。
总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方面,都是《聊斋志异》无法媲美的。但是《聊斋志异》却是为《红楼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两部著作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传承作用。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
《聊斋志异》是幻想中的,《红楼梦》却是现实的,《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如果没有了出路,大可以飞走,但《红楼梦》中的人却不可以。套一句马瑞芳教授的话来结束全文:
“聊斋,红楼都创造乌托邦,《聊斋志异》还能梦想,还相信梦想;《红楼梦》却梦醒了,且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