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4年了,新房已重建,心房呢?

导语:又是一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震心地图

那年,我们感受了生命逝去的悲痛,体会了守望相助的坚强,也看到了灾难前的大爱。

▲一方有难,全国支援

跨越14年,感动仍在,热血犹温,致敬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不辜负每一个初升的太阳。

1.我们牵挂14年的那群少年长大了

14年过去,我们能看到当年幸存的“地震少年”如今都活得出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最乐观的幸存者

▲薛枭被救出

还记得“可乐男孩”薛枭吗?

18岁的薛枭被救出时,虽然右手已经压断,但是那句“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逗乐了被悲伤笼罩的整个中国。

2009年,薛枭在打工的店里收到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学期间他苦练英语。

▲现在的薛枭

如今的他,成为了成都可口可乐公司博物馆馆长。

薛枭并没有因为灾难的阴影而放弃走到阳光下勇敢生活,他想要延续“可乐”精神,也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对待:“用一只手也可以完成两只手需要做好的事。”

最自信的幸存者

▲牛钰被救出

她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名叫牛钰,那时她11岁。被埋三天三夜后获救,在地震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右腿和弟弟。

▲秀台上的牛钰

因为带着“小钢腿”在上海时装周走秀,这位右腿被截肢的残疾女孩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在走秀结束后她表示:“能够用这种方式给残疾人朋友带来力量,感觉自己做的很值得,下一次也会更自信。”

▲现在的牛钰

牛钰经历了三百多台手术,克服了数不清的伤痛和困难,参加过数次马拉松比赛,现在站在秀台上,就是想努力地向世人证明:虽然少了一条腿,仍旧可以做到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最勇敢的幸存者

▲16岁的贾孝龙

2008年5月12日,16岁的贾孝龙正在上下午的第一节课,地震来临,他也被压在建筑中,在他自救成功后,就地做起了救援工作。

▲四部门联合发表彰

当天,他不仅救出了自己的妹妹,还成功救助了3名同学与1名老师,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后来,贾孝龙在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支队双榆树中队服役7年,前后4000多场抢险救灾,多次荣立三等功,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现在的贾孝龙

如今的贾孝龙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消防员,对于自己曾经“鲁莽”而又“危险”的举动,贾孝龙并不后悔:“当初的事,是我应该做的,是一种本能。”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去,毕竟是人命,能救一个是一个。当然,现在的我去,肯定会做得更好。”

最努力的幸存者

▲王睿的回忆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15岁的王睿正在教室备战中考,突然几块预制板砸了下来。

她在废墟下被掩埋十多个小时后,右腿肌肉坏死,不得不截肢,只能借助假肢重新站立。

身体的残缺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走出这个阴影,甚至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流。

▲比赛时的王睿

2009年,王睿开始进行乒乓球运动康复,每天坚持挥拍8个小时,挥汗如雨毫不惜力,右腿的残肢无数次被磨破、结痂再磨破。

▲王睿的奖牌

2013年,王睿入选了国家队,她先后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国际残疾人乒乓球亚锦赛以及一系列国际比赛中拿到金牌。

▲残奥会获得冠军

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的女子团体比赛中夺得金牌!王睿接受采访时说:“感谢乒乓球给我第二次生命。”

这些重生少年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相似的:他们更看重一份职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肩负着大家的殷殷期望而奋斗。

他们在震后重生的不只有身体,更有精神。

2.除了身体的伤痛,还有无法被看见的心理伤痛

当初,以为获救后一切都会随风飘散,没有料到,活下来的总是被噩梦缠绕,比以前更加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内心就瑟瑟发抖。特别是独处时,恐惧感就像潮水将我淹没。……我摆脱不了噩梦,我就是站在人群中,也倍感孤独,仿佛自己就是个孤魂野鬼,那些生命中的色彩似乎和我无关,难以照亮我黑暗的心灵。活着,很无奈,也很愧疚……

——李西闽《幸存者》

▲李西闽《幸存者》

作家李西闽曾在汶川地震中被埋76小时,不吃不喝不能动弹,靠着求生欲和意志力等来了救援。

后来他写了长篇散文《幸存者》。

李西闽提到自己的心理创伤:

不敢坐地铁,地铁发动时的轰隆隆声太像地震时地底传来的轰鸣声了;

总是感到旧伤疼痛,哪怕钢筋穿过肋骨的伤口已经恢复,依旧随身携带止痛片;

夜晚降临,就被困在噩梦里:石头是怎么砸下来的,钢筋是怎么穿过身体的......

▲忍受不了心理折磨而伤害自己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一种名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精神疾病。

3.灾难后急需重视它

创伤后应激障碍:

简称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发表过一篇题为《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在调查了956名地震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后,发现有82.6%的人都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论文

而在贾兆宝博士的研究中,发现在地震发生的1~3年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一直占据着10%的高比例。

也就是说,灾区的孩子,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患有PTSD。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论文

容易患上PTSD的不仅仅是地震幸存者。

研究了1000多位救援人员的心理状态之后:前去救援的官兵患上PTSD的比例远高于正常值,救援任务失败是主要病因之一。

▲拿着照片痛哭的子弟兵

4.PTSD主要症状是什么?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其分为四类:

1、包括反复记忆重现,噩梦以及无意识的记忆等在内的干扰。

2、避免对某些人、地点、活动、物体以及情况的痛苦回忆的触发,或是对创伤事件的讨论。

3、认知和情绪的改变,例如消极的想法和感受、对事情产生的原因的曲解、害怕、恐惧、愤怒、内疚或羞愧。

4、应激或反应的变化,例如焦躁、鲁莽或者自我毁灭的行为、愤怒突然爆发、多疑、睡眠问题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图源:网络

5.PTSD的发现与治疗

上述PTSD的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才可以作出诊断。

很多人不会立刻出现症状,而有些人长年累月地经历着这些。

目前,心理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

▲图源:网络


写在最后:

PTSD并不会自愈,专业的治疗是走向成功治愈PTSD的第一步,为了防止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干预治疗。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创伤经历的人,而以上这些疾病迹象在他身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请一定要帮助他及时就医。

尽管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年!但是留在受灾群众心里的疤痕,如果没有正确的抚慰和引导,只会在余生折磨着他们,让人们重新拾起活下去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岁月抹去满目疮痍,抹不去疼痛的记忆。又是一年512,一起缅怀,致敬重生,勇毅前行。

(文章素材整理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中青网、环球网、知网以及综合网络,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讯请关注小蜜蜂身心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