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对于我来讲的的确确发生了很多精神蜕变。初到家的陌生与争吵(父母向我提出应该有大红包)到后来慢慢和解、恐慌,再到现在淡淡的忧愁与不舍。
过去的事纠结太多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生活。
我想,首先,以后做事要尽量以喜欢为驱动,而不是义务,减少生活中的诸多“应该“。
过去一年,我大多数时候对家的情绪是复杂的。我是一个北京人,因为一些错综复杂的原因毕业一个月离职了北京的工作,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沪漂,到现在一年五个月。过去一年在上海的生活,不用多说,自然是波折、坎坷的。我总是焦虑,无论是每周下班后两次固定的家庭通话、和姥爷的远程视频(担心看望姥爷的时间不足)、逢年过节给家人各种礼物。既让刚毕业的我产生负担,又让我持续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有的时候我干脆想我现在是这个家里唯一远离家乡的,是不是应该体谅一下我的困难呢?父母的很多要求成为了我的负担,累积到这次春节假期矛盾爆发。
我只是一个刚毕业一年的人,还没有立业,身上还带着些学生气,我想父母和我都没有处理好我身份的改变。
但这次过年看完姥爷和舅舅的经历,却让我非常快乐,我们大声喧闹,又一起吃了烤鸭。真的很快乐,也让我感受到舅舅可以很好地照顾姥爷。这次体验让我恍惚觉得,我去探望家人的驱动应该是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而不是出于我是一个外孙女,一个女儿,我应该如何如何。不要强行给行为赋予意义。开心、幸福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仅是和家人,和朋友也是一样的。因为这次过年大家各自都有安排,我没能和本科室友、高中好友见面。但我想见面的初衷一定是我想拥有这份体验,而不是太久没见,担心会疏远。喜欢、爱意才是维系关系最好的驱动,担忧与义务并不是。
第二,要学会体验生活的每一部分。不能焦虑每一种焦虑
这是今年春运教会我的。今年是我第一次春运体验,火车站人山人海,4个半小时的火车,对于我这个腰间盘突出患者来讲十分难熬。但中途透过车窗我看到了沿途最美的夕阳。我突然想到,我一直想找一个地方旅游,躺在落地窗旁边看窗外的美景,而火车,除了不能真的躺下,似乎基本实现了我的愿望。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生活的态度。
这次过年在家,我重读了一些书,在孤独与矛盾的驱使下又对生命与死亡有了新的思考。我想,我不能对所有事情焦虑。当为不能改变的事情担忧时,我一定意义上在消耗生命。你不能既担忧生命最终没有意义又担心明天上班老板刁难,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想,我曾经如此热衷于寻找生命体验,但生命其实不是一个个孤独分离的时刻,而更像是一首乐曲,由一个个瞬间串联。我应该学会欣赏每个瞬间,不用担心某个瞬间是否低效率。考完大学就好了,找到工作就可以放松了,赚到钱就可以享受了。不是的,焦虑是持续的状态。而生活是旅程,可以创造惊喜,但更应该对生活的每一部分都抱着欣赏的心态。
以前,我经常为自己爱好不够高大上而焦虑,学生时代经常羡慕那些能歌善舞或者有自己特长的同学。过去一年在上海,我也尝试培养不少爱好。总结一番,如果需要输出的爱好往往伴随着高成本,那么只汲取的爱好其实也不错,没有高下之分。
所以旅游很好,看书很好,刷剧很好,听Ted很好,看风景也很好。生活其实暖洋洋的,很好。过年吃到了三根糖葫芦,真是再好不过。可能不去追求意义与效率,最终会达到真正的自洽,实现我一直想要的心流。
等待,努力,欣赏,发生。
最后,由衷地希望自己更有勇气。控制风险,但不是拒绝冒险。
有的时候,想要一件事情完美、圆满,反而是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自视甚高的表现。我其实在过去很长时间因为各种心理问题对群体归属是有排斥的,但今年尝试主动给同事拜年,包括老板。人终究不是孤岛,很多我们在意反复思考的小事其实别人并不在意(正如我们不在意别人的一样)。不用太担心犯错,想做什么,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了。风险可控,就勇敢地去做吧。
我想,我会一点点剔除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不去对未来有太多糟糕的设想。所有糟糕的事情,都发生了,再应对。新年,我也会多尝试、多冒险。多去建立一些新的connection。
很多思考,最终的目的还是减少焦虑,能够更好地生活。
最后,分享一些春节的日常剪影,都没有离开这个小院。可能人生就是这样一日三餐(对我来讲是两餐)
之前的铁路摄影
还是希望2023年有更多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