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家庭问题的心理真相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记录式的作品,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的先行者。对这块领域了解不多,定位为类似科普类书籍,读完却却让我耳目一新。都说爱情需要经营,婚姻需要智慧,孩子们,丈夫们,妻子们......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惊人的形似,但是不幸的家庭却以各种形态存在。用中国式思维,套用西方式的套路,理解起来更有深意。

中国家庭远比美国的家庭来得更加紧密,夫妻、亲子间的关系更为隐晦,所以,自然很多问题都成了潜伏在心里的每种可能,家庭伤痕很多程度就成为了内伤,治疗就显得更加需要。书里是以治疗师的身份跟进,以布莱斯家庭治疗手记成稿。但,很多时候都能够找到我们各自感情投递方式,家庭运营的方式。


1.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在任何一个家庭的构建中,夫妻关系永远是处于核心地位,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经历了互相取暖、情感依赖之后的夫妻关系,会逐渐被生活所打压会被渐行渐远的琐事而困扰,夫妻关系冷淡是所有问题的枢纽——因为两个人关系变质,才会让孩子的问题成为问题,才会让家庭问题成为问题。

如果婚姻经营关系是一棵树的话,夫妻关系应该是两个高低错落的大树,严密地遮挡起家庭里的冰霜雨雪,可以一个人成长得很快,另一个人走的慢些,但是方向应该是始终是统一的。

每个“生病”的家庭,总是习惯将问题隐藏。现实中,我们耳闻更多的婚姻家庭的破裂,日益增多,每个人社会人都深陷恐惧,生怕这样的不幸降临在自己身上。但是,我却发现,这和社会无关,而和每个人个体相关。你有能力,照应能够沉着应对自己的家庭琐事。你无力,家庭生活一地鸡毛。

对照健康家庭生活,很多家庭关系是病态的。有些夫妻双方都是未能成人的孩子,这种成熟度和年龄无关,却深深影响着家庭的质量;有些夫妻关系是依附式的,缠绕交错,最后变成了一棵枯树和一条枯藤,最终走向破败;有些关系一强一弱,镇压式的角力,婚姻处于计较的状态.......

两个成年人在一起相处,相爱,要包容,要体谅。但在现实生活面前却是虚空的。

个人一直以为夫妻关系是共生共荣,而共生却也是束缚。

书里写道:外遇常常意味着婚姻的结束。夫妻不明白他们处境的意义,反而会在谁对谁错的剧烈争吵中变得两极化起来。冒险的一方被受伤很伤的无辜的一方道貌岸然地赶出去,两个人都可能暗暗哭泣,渴望对方了解原谅和重新来过,但同时又摆出自尊骄傲的态度,冷酷严肃,丝毫不为所动。在惊吓后的自我防御中个,彼此间的嫌隙随着争吵而不停扩大加深。而此时,离婚便可能暴政结束他们的痛苦,但不一定真的是痛苦的终点。

婚姻的基本问题可能是由于缺乏独立的自我和两个个体的人格。

很多夫妻在法律上是离婚了,但是情绪上还没有分开。他们继续在内心或借助子女活在婚姻中。如果他们要使离婚有意义,就必须拥有和维持良好婚姻相同的东西:真正独立的个人。治疗师强调:在当事人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在决定安排他们的婚姻。

而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投射,夫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一切,甚至他们的婚姻。


2.健康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关系

想起了中国人很喜欢的一个词:度。人活着,就是在处理各种关系。

高手就是能更自如地区处理各种关系,而,更多的人,却陷在关系里里面。而婚姻家庭却是典型代表。

首先得要要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信仰。共有是最好,若是没有,则各自欢愉,而不是捆绑。其实,要各自生长,不管用什么方式,而不是迷失了脚步。最后,才是爱和信任。

独立的人格。尊重每个作为独立的人的价值。

稳定的情绪。坚持爱和温暖,尝试用解决的心态去解决,而不是依赖冲动的情绪。

爱和坚守。任何一段关系的开始都是缘于爱,而破裂也是因为爱的消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就是在刚刚,我确信有两笔货款无法收回。 我在饭桌上心情瞬间冷到了极点,再看看大家,推杯换盏、觞光交错!我那个心情真...
    stoneonly阅读 2,755评论 0 0
  •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 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 就好
    大仙家的小可爱阅读 1,355评论 0 0
  • 今天真的好累好累,这两天熬夜不停熬夜,昨晚熬到了两点多,今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有想砸了手机的冲动,但是还是逼着自己起...
    普拉哒阅读 1,238评论 0 0
  • 马屁拍重了,小心被马踢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人们就认为赞美是销售的万能药。认为只要多多赞美...
    5点半跑步阅读 2,563评论 0 0
  • 《宋人轶事汇编》里有一个典故:南宋官员钟弱翁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讥评匾额上的字,极力撤掉原来的,并自立名目,重写一...
    叉叉爱分享阅读 3,64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