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今年菏泽人谈话到第四夜,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鉴于此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应该做好课题分离,分清哪些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可以对别人的事情施以援手,但不要横加干涉。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呢?这里就需要“横向关系”这个概念。
横向关系就是把对方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而不是纵向的上下级的关系。
有人认为在育儿活动中批评会让孩子萎缩胆怯,所以只有在表扬教育下才能茁壮成长。其实阿德勒认为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都应采取不予表扬的立场。
考虑一下表扬这种行为的实质,例如假设我赞美你说:“不错嘛,你做的很好”,很多时候这种话会让人感觉不愉快。其根源在于表扬这种行为,还有有能力者对没有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忙准备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一般不会这样说,你真了不起吧。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重。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就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认赏罚教育,就因为他是为了操纵孩子。
而且在赏罚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很容易养成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终其一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孩子成长过程中包括学习在内的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自己要去面对的事情,父母和老师无法替代。其实干涉就是操纵。父母和老师很多时候会以爱之名居高临下地干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事情,做出要“好好学习”或者“得上哪个大学”之类的指示。
既然我们不能横下干涉孩子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援助孩子。利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成长经历,帮助孩子建立起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自信以及。以及帮助其提高独立应对人生课题的能力,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平等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那具体应该如何鼓励呢?
我们需要三大支柱。
第一,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会犯很多错误,我们要明白,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帮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同时告诉孩子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爱考100分的孩子,也爱考59分的孩子。我们爱孩子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的外在评价体系无关,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价值感是人自信的来源,让孩子感到自己活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阿德勒认为包括孩子在内,很人们害怕面对人生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帮助他交易价值感。
第三,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当问题出现,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也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
希望在育儿道路上的你,以平等的横向关系多给予孩子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价值感和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有独立面对人生课题的底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