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菜场早市,都有个身影匆匆忙忙,只为,寻找深夜食物的藉慰。
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已经许久,因为工作原因总是早出晚归。于我而言,这个城市的印象只有每日凌晨的早餐以及半夜下班楼下的烧烤摊。
每天下班再晚,回到家总能看到楼下那对四川夫妇开的烧烤摊。据房东说,他们在这做烧烤摊差不多有五六年了,日复一日,即便是过年都是开到年三十才肯休息那么几天。他们的烧烤是很纯正的川味,辣劲十足,搭配解腻爽口的啤酒,给夏天这个燥热的季节增添了更多激情与快活。
味道正宗才是王道
精湛的烤串手艺,正宗的川味,再加上稍显排面的门面,干净整洁的卫生打扫,这家烧烤摊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错。夜幕一降临,总有那么几桌老客户天天光顾,似乎已经变成了日常必做的一件事。当然,也不断有新顾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这口口相传的美味。
在这里住得久了,也总习惯每天回家之前买上几串。一来二往,跟老板也混得熟悉了些,暂且叫他老杨吧。
这天老板突发善心,允许我们早早下班,头一次在傍晚时分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还有点小激动。而彼时老杨的烧烤摊上,已经零零散散坐了两三桌客人。趁着有闲心,干脆坐下打算细细品味这漫长的夜晚,也好好观察一番每日必吃的烧烤是如何制作的。
顾客意见至上
两米多长的烤炉旁,穿着大背心挺着大油肚的老杨正对着狭长烤炉里红红的炭火,左手不断翻动几十串肉串,右手也没闲着,时不时翻动一下比较难烤的大鸡翅。由生到熟,由淡然无味到刺激味蕾,一切均被老杨掌握在手中。
等肉串烤得差不多了,只见老杨伸手拿起各类佐料瓶,两三下看似不经意的洒下,一顿夜晚烧烤的美味就此而出,几十串肉串却也被作料均匀沾满,下一秒就被端到了客人面前。
趁着客人尚且不多,老杨拿起几瓶啤酒一屁股坐在我跟前,大有一副跟我聊人生的架势。一坐下来老杨便很惊奇的问我今天为何这么早,在得知缘由后又一味劝我:年轻人啊,还是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熬夜熬坏了身子。听老杨这一席话我忍不住笑笑,他也可是连续熬了五六年夜的人啊!
今天的老杨,心情似乎很不错,喝到兴起便跟我谈起了他的故事。十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老杨从四川老家来到深圳投奔亲戚。当时亲戚刚好在做烧烤营生,一个很小且流动没有固定位置的烧烤摊,初到深圳的老杨便跟着帮忙,从此走上烤串这条路。
老杨生性机敏,看什么学什么一眼就会,只是读书的时候没用心在学习上,在帮忙的这段时间里也学到不少烤串手艺,清楚的了解到每串烧烤最好口味的制作方式。于是在三年后,靠着攒下来的钱和父母的资助,老杨一鼓作气开起了烧烤摊。
刚开店那阵子,虽然顾客不多,但老杨总会让他们帮忙提意见,味道浓了还是淡了,孜然放多了还是少了,火候是否到位,熟的程度是否刚刚好……就这样,老杨根据客人的意见一点一点的改进。
什么都能变,唯独味道不能
终于,从路边总被城管赶的流动摊,到终于能在夜市租下摊位,再到如今独自承租的100多平米门面,靠着为人诚实,待邻里隔壁亲切友好,老杨还顺利遇到良缘娶妻生子,如今生活也算幸福安逸。这一切,自然离不开他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为人。
而对于这个行业,最辛苦的莫过于日复一日的熬夜,再加上烧烤总免不了被烟熏,老杨的眼睛无论何时都是充满血丝的。虽然现在店面大了,也请了小工帮忙,但不够放心的老杨很多时候还是亲自动手烤,对于小工的要求也相当严格。老杨说,什么都能变,唯独味道不能!
我问老杨,现在钱应该也赚得够多了,招牌也做起来了,明知每天熬夜伤身体,为什么自己还要这么辛苦。对于我这个问题,老杨一脸你不懂的表情。
放下手中的酒杯,抬头一思缓缓说来:“当初做烧烤这个行当,一是为了生计,二是真心喜欢。烤了这么多年,我老杨已经习惯每天手上拿着串串翻动、撒佐料,也习惯每天跟顾客们打招呼聊天,从年轻一概不懂到现在人到中年,习惯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甚至习惯每天收摊后早早便去菜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要是哪天真的退到幕后,你小子说说,是你你会习惯吗?”
听完老杨这一番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做的事,慢慢的变成了习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这就是你的生活。
在烧烤与佐料的辗转翻腾,变换出不同的百般滋味,不变的却又是这其中的万千“滋味”。这何尝又不像是我们的人生呢。
前段时间B站的《人生一串》大火,很多人都说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深夜食堂”。在纪录片的文案中有这么一句:小摊儿已变大店,万幸滋味没变,青春岁月已老,而我们还在烧烤。我想,这大概说的就是“老杨”们和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