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又是我们家乡吃鸡屎藤籺的日子了。
这是本地人都遵循的习俗,这鸡屎藤是我们本地人俗称,据说在我们家乡的一本民间常用中䓍药手册上,是这样记录的:鸡屎藤,又称鸡矢藤、臭藤。性微凉,清肝热,化气消积,去大肠湿热,止痛、杀虫、驱蛔,治腹痛、肝区痛、肠炎、百日咳、皮肤溃疡等。这藤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难道前人觉得这气味像鸡屎,才给这种小藤起了这样的名字。
从我们记事起,就知道到三月初三就要吃鸡屎藤籺。这种面食名字有个屎字,而颜色又黑漆漆的,其貌不扬,虽不美味,但是妈妈说吃了对身体好,可以驱虫,所以即使不爱吃也把放在自己面前的那碗鸡屎藤吃光光。长大后查过当地的民俗书,书上说本地的先人认为阳春三月,万物生发,湿气、瘟毒也会蔓延为害,发现吃这种鸡屎藤能防瘟除毒,还可以驱蛔虫,后来慢慢地变成用藤叶做成易储存又能充饥的鸡屎藤籺,在三月三煮成糖水吃,要想驱虫的,就得早上空腹吃。所以,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记得小时候,鸡屎藤籺还不是商品,每年农历三月初二,妈妈就到郊外拔一大捆鸡屎藤回来,摘下叶子,洗净晾干和大米一起到加工作坊打成粉。把粉带回家,加水搅拌成面团,再用擀面棍擀成薄面片,切成条,放进预先煮开的水里,快煮熟时加黄片糖,煮到糖化了,就可以上桌开吃了。
我们这里只是一个小小习俗,可我上网一百度,才发现三月三原来在古代是一个这么重要的节日。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文字记述中居然可以追述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就是“祓禊”,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而大理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泼水节,依稀保留了古时上巳节以水“祓禊”的风俗。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曲水流觞的习俗,在众人分坐在蜿蜒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杯放在流水上,让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那人就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做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魏晋时代的皇亲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太会玩了,后又成为文人墨客的娱乐活动,至唐代最盛,留下很多的诗作,宋代后因被卫道士抨击,逐渐这风俗就消声匿迹了。
我们家乡在三月三的风俗习惯虽无雅风,亦不沐浴,但吃下鸡屎藤倒是相信能消弥致病的湿、瘟和虫,倒是非常实用,或许因为家乡人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才会让三月三吃鸡屎藤的习俗一直延绵至今并将断续传承下去。